馬未都批冀寶齋:建博物館不能“無知無畏”--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馬未都批冀寶齋:建博物館不能“無知無畏”

2013年07月22日09:25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7月18日,由三聯書店舉辦的樊建川個人自傳《大館奴》首發式在京舉行,收藏家馬未都、導演陸川等出席。談到山寨博物館的話題,馬未都認為,建立個人博物館一定要有基本的歷史觀,而很多人是出於一時激情或名利。

  >>樊建川

  想做歷史的奴隸

  《大館奴》一書的作者樊建川做過知青,當過兵,做過高校教師,還當過宜賓市副市長,后來辭官從商,中年時散盡家財,開始收藏抗戰、文革文物。2005年,他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投資修建了建川博物館聚落,是現今中國民間最大的博物館群。該書就是他的口述自傳,重點部分是他建立博物館的過程。

  樊建川說:“出版社的老師建議這本書的名字叫《記憶與夢想》,但是我最終堅持叫《大館奴》。因為我想做歷史的奴隸。歷史是很碎片化的東西,我想把它撿起來,后人看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把它串聯起來。我還想給每年幾百萬的觀眾做奴隸,讓他們看的角度更多一些。”

  陸川拍攝《南京!南京!》,曾帶領攝制組專程來到建川博物館,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們吃住都在裡面,像虫子一樣非常貪婪地去消化他的所有藏品。”在博物館的這段經歷,也讓陸川真正了解抗戰中的每一個個體是什麼樣的,他說:“建川收集展示的這些物品不是刻意去展示一個結果,他特別注重每一個歷史瞬間,具體的一個人的這種生存狀態,給了微小的個體以同樣的尊重。”

  >>馬未都

  建館不能無知無畏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也來到好友的新書首發式,他曾多次去建川博物館參觀考察。馬未都認為,建川博物館屬於事件性博物館,正如非常有名的“猶太人大屠殺博物館”,這種博物館強調用証物來說話,“每一個事件,他盡可能地把一些文物堆積在你的面前,讓你感受到這個事件的真實。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都是碎片式的,就像這些照片,關鍵看你怎麼把碎片連接起來。”

  首發式后,記者問及“冀寶齋博物館”事件。馬未都認為,很多人建立個人博物館都是出於一時的激情,“有一類人是無知者無畏,他們沒有歷史觀,他不認為歷史是有框架、有高度的,所以就會很輕易地沖出這個框架,就敢在瓷器上寫個黃帝啊、炎帝啊,這不單單是指冀寶齋。”

  馬未都說,還有一類人是出於各種目的去建博物館,“無非就是名利亮點,有的是為名而作,有的是為利而作。我見過的,有的是為了跟政府搞好關系圈地,其實也不單是博物館。”馬未都透露,要想把個人建設博物館規范化,還是得有相關法規政策的支持,他近期也參加了政府關於博物館規范化建設的法規政策討論。(記者田超 實習記者康佳)

(責編:魯婧、張卉)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