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用品:市場火 發展憂--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文房四寶”用品:市場火 發展憂

2013年07月08日08:44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文房用品:市場火 發展憂(原題)

經常買宣紙的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對於宣紙這幾年的價格上漲都有體會。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些年書畫市場持續的火熱,社會上書畫興趣班的增多,中小學書法課的普及,使得文房用品的需求有了大幅提升。

6月中旬,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第31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記者看到,1萬余平方米的展覽面積,500多家商戶參展,吸引了來自各地的眾多書畫、文玩愛好者,每個展位前都有人不斷來詢問和購買,一些商家忙著將訂購的貨品裝箱運往全國各地……

高科技電子產品的日新月異,使人們對“文房四寶”的前景不免擔憂:“文房四寶”是否還有文化魅力?“文房四寶”的產銷和供求如何?書畫家對文房用具有怎樣的需求?文房四寶的傳承和保護面臨哪些問題?

實用性還是首要功能

“水復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宋代陸游以文雅的“士”字來形容文房。在古代,筆、墨、紙、硯是人們用來書寫的主要工具,文房文化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自宋代以來,因制作工藝較為精良,浙江湖州的湖筆、安徽歙縣的徽墨,安徽涇縣的宣紙、廣東肇慶的端硯在眾多文房中脫穎而出,時至今日仍是人們口中傳頌的“文房四寶”。其實不僅限於這幾個地區,全國很多地方現在也都有制作、傳承“文房四寶”的工藝,較為著名的有四川夾江縣的宣紙、山西新絳縣的澄泥硯等。此外,除了筆、墨、紙、硯這四種基本工具外,筆筒、筆架、墨盒、臂擱、筆洗、書鎮、硯滴、印泥、裁刀等也都是文人墨客書房中必備的日常用具。

在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制所所長藺濤看來,“文房四寶”是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實用性還是第一位的。“文房四寶首先是實用物品,藝術裝飾是對其價值的延伸。書法家常講‘墨非研不能書’,原因正在於研墨的過程就是構思的過程。墨研好了,書寫章法和繪畫安排也想好了,作品就能一氣呵成。研出來的墨濃度可人為掌握,創作不同的作品使用濃度不同的墨,更能發揮書畫創作者的藝術水平。”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郭海棠也認為:“器型再漂亮,沒有實用的價值,我們也認為它只是一件物品,與書畫的精神相距甚遠。要在實用的價值上增加美感,就有了欣賞價值,之后才會有藝術價值,有了這三個價值才有收藏價值。”

為了追求創作的效率和便捷,現在很多書畫家大都選用便利的文房用具,最典型的就是用墨汁替代用墨塊研墨。但隨著書畫市場的蓬勃發展,出於“與眾不同”的目的或者創作中的特定需要,一些畫家也在追求更高品質的文房用品,有的還會選擇定制自己專用的筆墨紙硯。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馬文西告訴記者,他使用的紙和筆是在日本、港台等地專門定制的,墨和硯台則是他家祖傳下來的。

“文房四寶的交易是一種買賣的市場行為,也是一種服務行為。對於一些藝術已經達到一定高度的藝術家來說,需要具有特定性能的宣紙來配合,需要紙張完全根據他的需求來做。宣紙有著滿足中高端書畫創作需求的責任。”中國宣紙協會常務理事、安徽涇縣蔡鴻記宣紙工藝廠廠長蔡江濤說。

多元需求促進工藝改良

據郭海棠介紹,文房用品行業在近些年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1949年前這個行業的產值是3億元,從業人士在3萬人左右,現在產值已增長到60多億元,從業人士達30多萬人。“文房四寶博覽會除了提供大家實用的文房物品,還給大眾提供了交易的平台。1988年初次舉辦此會是展覽面積是300平方米,隻有30多個展位,現在已有1萬多平方米,500多個展位。這其實就是文房用品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郭海棠說。

在琉璃廠一家店鋪的負責人黃先生眼裡,近10年文房用品的購買行情可謂節節攀升,每年平均增長幅度在7%左右,近兩年高的時候能達到10%。其中筆和紙的行情又高於其他兩項。總體來說還是諸如紅星、一得閣等知名廠家的用品銷路更好,此外,一些新型材料制作的紙、筆等也有很多書畫家喜歡嘗試購買。

據了解,現在人們購買文房用品的主要用途有三個:首先是為了使用。其次是收藏。隨著近些年收藏市場的升溫,“文房四寶”以其特有的美觀和承載的文化內涵以及部分品種的稀缺而被藏家熱捧。此外,這些精美的文房用品也常常被當做禮品使用。

據藺濤介紹,目前在制硯行業,生產規模最大的是端硯﹔品牌最亮的是絳州澄泥硯。在制作工藝上近些年也有不小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技術更加專業化,制作工藝追求更為精細、美觀,工序也更為繁雜。

如今無論專業從事書畫創作還是普通書畫愛好者都比過去大幅增多,近些年隨著學生書畫興趣班增多、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普及等,文房用品的需求有了大幅提升。

2002年安徽涇縣被國家批准為“宣紙原產地域”,大概佔全國宣紙產量的70%。據了解,現在當地造紙的廠家一共就有200多家,書畫紙的年產在5000多噸。截至2012年,累積銷售額已達到了5億多元。

蔡江濤說,宣紙不是一下子火爆起來的,而是在近些年逐步升溫,主要是因為隨著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書畫藝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書畫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加之各種各樣的書畫培訓、書畫展示等藝術活動發展很快,宣紙需求量有較大的提高,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一紙難求的現象。

宣紙主要採用青檀皮和高杆沙田稻草為原料,按照傳統工藝生產。蔡江濤告訴記者,近些年,他們依照古法,經過反復試制,研發出了一種“織物紋理宣”,成功獲得兩項國家專利授權。這種宣紙紙面與絹、布極其相似。雖其本質還是宣紙,沒有改變其機理,但是書寫、繪畫起來便可以感受其絹布一般的紋理,更利於控墨和運筆的體現。

業內呼吁減免稅收政策

雖然文房的產銷一片飄紅,但背后隱藏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文房四寶”實用工具和工藝商品的屬性逐漸明顯,其承載的文化涵義並沒有得到深入認知,而制作手藝的傳承等問題也非常緊迫。具體來說,筆、墨、紙、硯四種文房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制硯工藝的傳承比較良好。據藺濤介紹,現在制硯大師較為注重對接班人的培養,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傳承譜系,有的還建立了三級以上的傳承梯隊,以保障制硯手藝不會失傳。此外,還出現了制硯企業與大專院校結合的情況。有些大專院校聘請制硯大師做兼職教授,有些院校則將制硯企業選定為學生實習基地,部分小學還聘請制硯技師到學校授課。這種專家走進學校或學生走進企業的方式,都對制硯技藝的傳承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相比之下,制筆業的情況就沒那麼樂觀。據了解,現在傳承制筆手藝的人並不多,主要是因為工人的工資少得可憐,傳統毛筆產地的年輕人都願意外出打工。

郭海棠分析道,原因在於文房四寶行業的賦稅太重。“1995年是5%,現在達到17%。這麼重的稅收對於這個行業有點難以接受,企業的負擔增加了,工人的工資就低了。做筆的工人每人每月隻有600塊錢工資,長期這樣就沒人喜歡做這個行業了。其實有些地方也有對於企業的補貼政策,但據我所知,補貼下去的錢沒有直接發到工人手中,而是老板自己克扣了。以宣紙為例,原料都是從農民手裡收購來的,但是現在農民都認為在家打麻將都比割草掙的錢多,所以很多草場就荒廢了。這樣,企業沒有原料,也就發展不起來。”郭海棠建議把補貼直接分發到工人的手裡,她也希望國家能在文房用品行業採取減免稅收的方式扶持從業者。

在制紙的傳承方面,蔡江濤介紹說:“原始的制作方式要求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是一項苦活累活,尤其作為核心技術的撈紙、晒紙等工種,學藝周期長,一旦成為一個技術工人,就意味著基本要一輩子從事此行業。”雖然現在紙廠採取提高核心技術工人工資等辦法留住人才,但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他們都覺得這個行業發展前途有限,后繼乏人。

2006年6月10日,文房四寶被正式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中國宣紙制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標志著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被世人認知和重視。但“四寶”本是互相關聯、相映成輝的,因此,把宣紙之外的“三寶”也能列入非遺名錄,是很多從業者的願望。

“文房四寶”行業如何形成合力,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藺濤認為,可以通過發展特色旅游,將文房四寶文化與景觀、建筑文化結合起來,使人們在游覽中加深對文房四寶文化的認識。這樣既可以使游客了解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又可以直接地了解到“文房四寶”的制作工藝。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現在文房行業的造假現象也很普遍。“有時花了很多的錢,但不一定能買到好紙、好筆,因為現在造假的太多,一瓶同樣規格的一得閣墨汁,就有9元、15元甚至20元不等的價格。不少商家也是把等級低的紙、筆故意開高價,這時就需要靠書畫家積累的經驗自己去判斷好壞了。經驗不足的人,有時就容易上當。”馬文西對記者談起他的經驗。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不注重傳承、扶持和規范,無論成為“工廠批量生產的商品”還是“藏家手中的奇貨”,“文房四寶”都將流失掉其最為可貴的文化含量。(記者 王溪楠)

(責編:魯婧、董子龍)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