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先生可望安息--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齊白石先生可望安息

馮智軍

2013年06月24日08:36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上周,一篇關於齊白石墓地遷移的報道,引起人們對名人墓地尷尬遭遇的關注。報道稱,位於北京海澱魏公村小區1號樓和2號樓之間的齊白石墓地,雖然地處繁華的市區,但周圍簡易房林立,齊白石的墓地更是因為成為便溺之所,而豎起了“文物重地,禁止在此大小便”的牌子,齊白石的后人聯名要求遷移。據悉,齊白石墓地近日已遷至北京香山的金山陵園,正在進行修整和完善。

近年來,關於名人墓地、名人故居被毀的消息總是屢見不鮮。其中,很多名人是藝術家。拆了的、毀了的無法再復原,但依然遺存的名人故居又面臨著什麼樣的境遇呢?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南京登上名錄的民國時期名人故居一共有250多處,但對外開放的不足一成。這些名人故居雖然被納入文保之列,但是否維護、開放,成了另一個沉重的話題。

廣州近期因文物事件而受到關注。先是民國時期歷史建筑金陵台和妙高台被悄然鏟平,其中妙高台曾是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然后是蘿崗區來峰崗遺址考古發掘現場遭到破壞,五座商代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墓葬被毀壞。18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即時新聞發布會通報稱,兩個事件分別成立調查組,盡快出調查報告。

不論調查結果能否面對公眾的質疑,或是真如坊間傳聞金陵台和妙高台將被恢復原狀,歷史的沉澱和記憶,終將由此失去。正如常年關注中國建筑的學者王受之所說:“中國雖然是一個古國,但是遺存下來的真正的古典建筑卻非常少了。”

歷史不可重復,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為了GDP增長而放棄一切,把城市建成不宜居住、千篇一律的鋼筋水泥森林。一樁樁慘痛的教訓背后,有謀求政績的冷漠,有法律監管的死角,有政策立法的滯后。文物保護任重而道遠,但傳統與現代、遺跡與發展真的就是一個無解的悖論?

一直以來,書畫展的消息充斥網站、報端,而少見雕塑展。6月16日,“呈——中國雕塑學會青年推介計劃展暨中國雕塑鑒証備案中心啟動儀式”在仁藝術中心舉辦。該展邀請了10位雕塑家參與。這是繼2009年后,中國雕塑學會青年推介計劃的第二季。無論展覽質量如何,推介青年雕塑家都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任何藝術的發展,總離不開老中青薪火相傳,中國雕塑界知名的雕塑家並不多,嶄露頭角的青年藝術家更是屈指可數,年輕雕塑家這一代所出現的斷層現象也成為一個共識。相信隨著中國雕塑學會青年推介計劃的持續推進,可以給更多的年輕雕塑家提供機會,進而形成新一代雕塑群體。

隨著藝術市場的火熱,國畫、油畫等在市場上備受追捧,相對而言雕塑處於一個不溫不火、不上不下的局面,但仍然逃脫不了仿制品的陰影。中國雕塑鑒証備案中心的啟動,給中國雕塑的藏家們添了一份信心,更讓愛好者們多了一個比較和學習的可靠依據。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