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興
這幾年全國性的國畫大展,從入選到評獎,拼殺最為激烈的莫過於工筆畫。傳統的大寫意和小寫意基本上退居二線,真正有內容又有創意的大寫意和小寫意難以尋覓,而工筆畫卻一枝獨秀,成為奇葩!我以為,工筆畫有很強的局限性,大行其道不是什麼好事。為何工筆畫在當下可以如此火爆呢?
第一,工筆畫對於書法線條以及用墨的功夫要求較低。中國古代繪畫以書法為筑基,可以說書法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工筆畫對書法線條的要求較低,目前大量的工筆畫家書法線條無法登堂入室,還是停留在顏色彌補線條的階段。連很多剛剛走出院校大門的、書法能力偏弱的藝術生,受流行風氣的影響,也狂熱地投入工筆畫的制作。
書畫本一體,沒有書法功底畫不好水墨畫。趙孟頫是如何學會繪畫的,老師是誰,目前沒有確切答案。我覺得趙孟頫的繪畫老師就是魏晉的書帖,他大量臨摹魏晉書帖,線條的知覺和線條的修養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繪畫自然手到擒來。吳昌碩、黃賓虹也是典范。
第二,工筆畫契合了市場的剛性需求。當前中國的藝術審美還停留在像與不像之間,讀者對於工筆畫的認可度明顯高於寫意畫,收藏者的審美也停留在對技術的盲目崇拜上,這些收藏者的審美品位給了繪畫者利益追逐的目標,但金錢也可以摧毀任何一位以它為目標的藝術家。
第三,工筆畫從事者基本上是年輕畫家。當然,中年的畫家也大量涌入工筆,老年的藝術家隻能望“工”興嘆。年輕藝術家精力旺盛,對於大型的工筆畫創作可以耗得起。而中年的藝術家在藝術水平和修養上漸漸成熟,他們知道在工筆畫中如何偷懶,如何讓作品迎合評委的口味,這也造成了工筆畫的從業者劇增,質量卻未見得好。
第四,工筆畫可以快速實現“功成名就”。那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他們是藝術圈的弱勢群體。可是,他們需要在藝術圈中謀生、立足,要戰勝那些“高富帥”,最快的辦法莫過於畫工筆畫。所以這些大學畢業生成為了工筆畫的新興力量。我身邊有個這樣的朋友,他很年輕,畫畫也非常努力,每天呆在畫室裡面畫工筆人物,幾年之間,拿回一大堆証書,錢也賺了不少。每一年各大美院畢業作品展中的工筆畫數量都不低。這是一個美術課題,有心人可以拿去研究研究。
工筆畫盛行造就了一大批的畫匠,造就了一大批流水線工人,而真正意義上的工筆畫大師卻遲遲沒有出現。工筆畫弄不好會限制一個人對於畫面靈氣的抒發,而畫畫需要的往往就是保全那份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