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堂年久失修幾成危房。
邯山書院被一家公司使用,門內影壁上關於孔子事跡的陰刻壁畫被一“福”字遮蓋。
《回車巷碑記》被涂抹得有些字跡無法辨識。
1994年,國務院正式發文批准河北省邯鄲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2年9月,因邯鄲市城內街區保護工作不力,致使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遺產遭到嚴重破壞、名城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通知對其進行了通報批評。
從當初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不易到如今因保護不力而被“黃牌警告”,原因何在?記者近日來到邯鄲一探原委。
遺產的遺憾
“邯鄲城內中街現在成了臟、亂、差的城中村。”今年34歲的張蕭是土生土長的邯鄲人。在外漂泊多年后,他回到邯鄲,本想在古巷老街裡追憶歷史,卻發現一處處文物保護單位破敗不堪,與兒時記憶中的城內中街相比已是面目全非。
200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應當有兩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遺憾的是,當時作為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必要條件的“金字招牌”城內中街,已難以尋找昔日的風採。
邯鄲市叢台區城內中街,當地人又稱之為串城街,歷史上是邯鄲最繁華的一條街道,南起城南街、北至學步街,邯山書院、慈禧行宮、藺相如回車巷紀念碑、學步橋4處市級文保單位和眾多明清時期的老建筑散落其中。近些年來這些文物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私搭亂建等損害歷史建筑及其傳統風貌的現象隨處可見,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的部分建筑由於缺乏有效維護已經成了危房。
記者看到,邯山書院已成為一家廣告公司的辦公地點,書院門外矗立的清代咸豐二年的石碑上張貼了許多小廣告,碑文已無法看清。1995年確定的邯鄲市級文保單位邯鄲行宮,因未得到有效保護和修繕,景象淒涼蕭條,邯鄲行宮外狹窄擁擠的街邊林立著雜貨鋪、美發店、火鍋烤肉店、五金店等。藺相如回車巷中的《回車巷碑記》早已看不出所記載的內容。關於這處文物點歷史典故的介紹,與其他廣告並排挂在回車巷東口北牆上。
傍晚時分,沿街走過學步橋,小商小販將學步橋的南北道路“規劃”成為“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大夜市。幾百米的小街兩邊是低矮的瓦房,一些老建筑都被商戶“佔領”,開著涮涮火鍋、美發店、洗衣店、雜貨店……
亂象的原因何在
鋼鐵和煤炭是邯鄲的經濟支柱,重現代化、輕歷史文化保護的觀念,使得邯鄲市經濟發展和文物保護一直沒有找到協調發展的共贏點,這種狀況在趙王城遺址尤為明顯。在這裡,邯鋼4個聳立的大煙囪清晰可見,嚴重破壞了遺址的風貌。記者在實地探訪峰峰礦區時發現,以煤礦產業為支柱的峰峰礦區擁有大量歷史建筑、文物遺存,但因煤礦開採帶來的環境污染對文物及歷史建筑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害。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1994年,當被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時,邯鄲市委、市政府曾提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要保護文物古跡、文化脈絡,更要對其整體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協調發展。此后,邯鄲市政府多次開會專題討論城內中街的改造。但是,城內中街到底如何保護開發至今仍未有定論。
邯鄲市政府的公開信息顯示,2011年3月,邯鄲市政府曾和中國勒泰商業地產集團、香港華懋集團及家樂福(中國)進行意向簽約,計劃在城內中街片區拆遷建設以商務、辦公、酒店、購物為核心的城市地標商業,但到現在仍然僅是一個意向性的約定。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位於回車巷廣場的趙都故城拆遷辦公室已經閉門兩年,拆遷也最終擱淺。
“現在看來,正是由於認識上的不足,政府在保護和拆遷兩者之間經常搖擺不定,沒有能夠提供一個長期穩定的政策,結果當地居民視珍寶為瓦礫,最終造成了隻關注改善基礎設施,根本不重視文物保護的錯位局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與歷史名城規劃研究所主任張廣漢認為,政府明確的政策至關重要。如果政府能積極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修繕一些歷史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該怎麼修,修到什麼程度,政府明確告知百姓,並提供一定的補貼,出台具體的保護措施和落實相關規定,讓居民看到政府的態度,帶動居民參與到保護中,可能不會出現今天這種局面。(下轉第二版)(本報記者 程 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