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的積極意義--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的積極意義

王端廷

2013年06月24日08:35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第55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6月1日如期開幕,對於創辦於1893年、迄今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來說,這原本是兩年一度、一如既往的尋常節目。然而,由於中國藝術家的蜂擁而至,這屆雙年展似乎變得異乎尋常,因為除了中國館之外,各種名目的展覽使得這個夏天去威尼斯參展的中國藝術家竟有300多人。這樣的參展規模不僅是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大事件,也是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的奇觀。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共有88個國家參加,總策展人馬西米利亞諾·吉奧尼為這一屆雙年展確定的主題是“百科宮殿”,顧名思義,這個標題帶有海納百川、無所不包的意思。

雙年展由主題展、國家館、平行展三部分組成。據說,本屆雙年展共有平行展40個,中國藝術家就佔了8個。另外還有8位中國藝術家的7組作品參加了肯尼亞館的展出。本人初步統計,以各種名義參加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藝術家達316人之多(這其中也包括一些藝術家的重復參展)。有人驚呼“威尼斯雙年展的神話從此破滅,其神聖性和學術性也從此終結”﹔還有人斷言“中國人的文化自卑感促成了國際藝術掮客的商機”。

世界是復雜的,萬事都有兩面性。在我看來,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至少有下列幾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第一,且不要苛求每一位參展藝術家及其作品在學術上的高水准,如此眾多的藝術家能夠前往威尼斯參展,本身就是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進步的體現,要知道30年前中國人出一趟國都是極為困難的事。雖然確如抨擊者所攻訐的那樣,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的設立及其展覽操作帶有較強的商業色彩。事實上,推出並擴大這項計劃的初衷就是促進雙年展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古今中外從來都沒有純粹的藝術展覽,對於中國而言,正是由於市場經濟的興起和藝術商品化的出現才帶來了當代藝術的繁榮和發展。

第二,對於仍處在雙軌制時期的中國當代藝術界來說,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是一個自由平等的舞台,因為那裡沒有苛刻的非學術性審查。

第三,對於威尼斯人而言,雙年展和電影節是當地的民俗文化活動﹔對於世界各國藝術家而言,那裡是文化競爭的戰場。中國文化藝術需要參與國際競爭,至少我們必須參與國際交流與對話。歷史已經証明,威尼斯雙年展是推動中國藝術國際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舞台。

第四,中國藝術家大量參加平行展不僅可以促進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水平的提高和策展機制的完善,而且可以開闊中國藝術界的國際視野,提高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水平。與世界藝術強國相比,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這樣的差距隻有通過更多的國際交流才有可能拉近。

我認為,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的中國藝術家應該是多多益善。換一句話說,問題不在於我們參展的人數太多,而在於我們應該著力研究“展出什麼”以及“怎樣展出”。本屆中國藝術雙年展平行展暴露出來的問題——例如有些展覽主題混亂、趣味惡俗,雜貨鋪和地攤式的陳列方式——都需要在未來的平行展中予以糾正和完善,至於那些挑戰當地和普遍人類倫理、道德和法律底線的所謂“創作”則應該堅決反對。我相信,平行展的質量問題隻有通過繼續參加平行展、不斷積累經驗、吸取教訓,才能得到解決。當然我們應該警惕,雖然威尼斯有足夠的容量,但如果中國藝術平行展量大質差、影響惡劣,不排除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或當地政府將來有出台“限華令”的可能。

對於中國藝術家來說,威尼斯雙年展是一個解不開的情結,進入威尼斯雙年展是每個藝術家的夢想。從這一屆參加平行展的中國藝術家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威尼斯雙年展的常客,對於他們來說,威尼斯是百去不厭的聖地。

威尼斯雙年展令中國藝術家趨之若?,這充分証明了這家“百年老字號”的巨大魅力。再看看一些年輕的國內雙年展已經開始萎靡不振、人氣漸弱,我們的有關部門倒是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