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本元 潘魯生當代藝術巡回展舉辦--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回歸本元 潘魯生當代藝術巡回展舉辦

2013年06月14日09:13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5月10日,“回歸本元·潘魯生當代藝術巡回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該展覽是中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支持項目和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項目,由國際著名策展人溫琴佐·桑弗擔綱策展。據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介紹,本次展出的作品體現了潘魯生近期的創作感悟,彰顯了藝術家對民藝取用與傳承的一種全新演繹。

〉 回歸本元 探求藝術之本

“回歸本元·潘魯生當代藝術巡回展”包括門神納福、魯班線韻、國瓷彩墨、工藝文獻四部分,展現了當代藝術家潘魯生在纖維藝術、彩墨藝術、陶瓷繪畫等領域的藝術探索,以及他多年來從事民藝調查、工藝研究的成果文獻,以平實的視角,呈現了一位藝術家根植民間、融入當代的藝術創造力。

“潘魯生的當代藝術創作既從理論層面探討了藝術回歸本元的價值意義,也在實踐中完成了傳統圖式的當代轉換。”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認為,潘魯生的繪畫植根於他所涉獵的民間美術資源,他的形象思維離不開民間美術的基本母題和形式特征,甚至可以說,他的藝術運思就在民間美術廣闊的空間之中。同時,作為一個當代畫家,他又將孕化於心的資源變為新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元,乃萬象之始。回歸本元,潘魯生的當代藝術創作不拘於某種藝術形式或物象形態,在意象生成的體驗過程中尋找藝術創造力的本源。在自序《回歸本元》中,潘魯生一語中的:“回歸本元,就是要找回文化的本根和血脈,復興中華民族創造力的本源,再現事物本真的價值。”

〉 守望傳統 延續鄉土文脈

潘魯生長期從事藝術教育、藝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系中國文化名家、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現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兼任中國國家畫院院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設計藝術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藝委會主任等社會職務。

30年行走民間進行田野調研,潘魯生創作了大量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當代美術作品,也對質朴的民藝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知:“我們的傳統藝術從來都不是創作的樊籬和束縛,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沃土,可以生出新鮮的靈感和體驗。”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先生評價潘魯生說:“他的作品致力於用變幻的彩墨創造意象,纖維藝術將現代審美注入古老的鄉土生命。他長期立足於田野,深知民族民間文化的時代困境。他以令人尊敬的使命精神,一直與山川大地中一息尚存的文化靈魂共命運。”

〉轉化重生 融合民藝精髓

“門神納福”系列作品通過纖維藝術、裝置藝術等形式,對民間年畫門神這一母題進行再創作。門是一個界域進入另一個界域的符號,門神則隱喻了吉慶祥瑞的朴素民間觀念,將民間傳統的審美趣味引入當代人的審美空間,正是潘魯生多年來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的著力支點。

“魯班線韻”系列作品的創作是藝術家對木匠勞作的觀察體悟,是對墨斗工具繪畫性的創造性運用。規矩繩墨所衍生出的秩序感不僅是匠作營造的准繩,也被延伸為社會倫常的規范,從墨倉中引出的墨線在宣紙上彈奏出的韻律,寄予了潘魯生對藝術觀念生成與更新的思考。

“國瓷彩墨”系列作品是潘魯生在駕馭材料物性基礎上的率性而為,不論是對陶瓷上墨彩獨特色彩屬性的闡釋,還是對成象之道的把握,這些在水與火的淬煉中完成的作品,都遠遠超越了傳統陶瓷的繪畫尺度和法則,從而成為一種新的個人化藝術圖式。

“工藝文獻”展示的主要是作為民藝學者的潘魯生30年來從事民藝研究和手工藝產業研究的調研文本和學術成果。潘魯生不僅以原生態的文化視野系統地構建民藝學學科體系,而且從國家文化戰略的角度和農村社會形態建設的現實狀況出發,對農村手工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

〉忠於內心 找尋本真自我

忠於自己內心的感受,並且勇於突破既定的創作程式,潘魯生在30年的創作實踐中找到了最為本真的自我,從而完成了從民間到當代的轉換。著名藝術家杜大愷認為,潘魯生的創作“皆由心出,故其風格宛如其人,強悍熾烈,無拘無束,既不失傳統之蘊藉,亦彰著時代之風范,有人之所有,亦有人之所無,盡顯自家風採,而民間藝術所特有之真摯醇厚,朴質巧拙,更內化為其獨特之呈現。”

象從心而生,心象源於藝術家的悟性認知。“通過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透徹研究,他深諳民間藝術的真諦是生存狀態的‘游’離之境——通過生活的常態,在使用的過程中,游離出精神的寄予。”中國美術學院顧黎明教授指出,潘魯生的陶藝正是在一般陶瓷器皿的再造過程中,強調心的作用、狀態的游離,柔韌於陶瓷的體用——在形與抽象的心游之間,把握游心之藝。

“藝術創作從來都不是孤立封閉的系統,理想與現實深刻交織,回歸總有現實的期許,正是與現實語境相關,形成了新的視野和期待,傳統意象也往往呈現出當代的意味,成為藝術的創新。”潘魯生在對本元文化的反思中、在心靈與自然和人文的對話中,創造出了內涵豐富的意象化審美空間,在當代藝術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實習記者 王鬆鬆 通訊員 韓 明)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