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權力下放引發熱議--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權力下放引發熱議

2013年06月09日08:16    來源:美術報    手機看新聞

  5月15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指出,經研究論証,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共計117項。其中包括取消行政審批項目71項,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20項,取消評比達標表彰項目10項等內容。在被取消的評比達標表彰的10個項目中,取消了7個項目,轉、並了3個項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項目沒有取消,但屬於主辦單位轉接項目。根據《決定》,延續了34年之久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將不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務院部門主辦,而交由民間組織性質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評選,意味著由“官辦”到“民辦”。這一信息的發布,引來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人們對大師評選活動的思考。官方評選權力下放,將會引起怎樣的后果?“大師”的含金量能否持續保証?榮譽稱號的權威性是否會受到挑戰?針對這些問題,記者作了一番調查。

  取消“加封” “大快人心”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將不再由國務院部委“官辦”,交由協會評選。對此,收藏家郭慶祥認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不再“官辦”,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大師是需要經過時間沉澱、歷史檢驗的,是后來人對有杰出文化貢獻的前人的尊稱。大師的作品一定得有創新性,能體現時代精神,並能成為后來人眼中的傳統。本就不應該是評出來的,而是后人公認的。在當前社會審美標准缺失的情境下,評選大師會誤導大眾,使某些人為了私利將大師變成一種概念去炒作。而直接加封大量當代大師,其實是一件挺荒唐的事,再蓋上‘官辦’的印戳,危害更大,取消‘官辦’無疑是好事。”

  “好事啊,官方終於放權了。”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也感嘆道,“如果真正關心這個行業,想真正解決行業發展的問題,關鍵是監管要到位。有人認為隻有政府才能保証公平公正,其實社會團體比如協會更在意行業內的認可度、影響力和權威性,因為協會隻有在行業裡站得住腳才能生存下去。讓專業人士來評定專業等級,我認為改革后會更好。”

  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孔昭明也表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即使下放到“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也依然是國內最權威的大師評選。“每4年一評,名額非常少,在第六屆評選中,全國隻有78人榜上有名,其層層選拔過程,非常嚴格。”在他眼中,真正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定是德藝雙馨的:一方面,他們在行業內有很強的凝聚力,能夠為人師表,起領軍作用﹔另一方面,必須有獨門絕活,在工藝傳承上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巨大的影響力。

  歷史自然形成的才是真“大師”

  大師應不應該通過評選產生?通過評選,真能出“真大師”嗎?當代社會情景下,“大師”的高端稱號,與經濟利益等等密切相關,如何保証評選的公平公正,大師又應具備怎樣的素養和技藝?“評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調動從業人員的積極性,讓大家更好地發揮創造性。但日益數量化、任務化的評選,讓其含金量打了不小折扣。自然形成的、大家公認的大師,可能比評出來的大師更有說服力。回望歷史,為今人所認可的黃賓虹、潘天壽、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師,他們的作品確實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祖光這麼認為。

  近十幾年來,“工藝大師”、“藝術大師”、“ 國學大師”等詞語,已經變成了流行慣用語。本來,真正能稱得上大師的藝術家,必定在其領域對人類的人文精神和藝術思想起到推動或是提高的作用。但實際情況是,“大師”稱號常常被濫用甚至被利用——將這一“高帽”戴到對方頭上,為了謀取一定的好處。

  有人說,現在很多收藏家隻看頭銜、官銜,而不是藝術作品本身價值,所以隻要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價格就會飆升。顯然這種現象不具備普遍性。“藏家買東西掏的是自己的錢,優劣不分就貿然出手,這樣的人恐怕不多。而且,作為工藝美術創作者,即使買家專業性不夠,也會本著對自己的作品負責任的態度如實相告,不大可能隨意地去欺騙,這是一個關乎職業道德、關乎個人口碑的大問題。當然,物以稀為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每4年才一次,人數又非常有限,某些人不好好鑽研技藝,把更多心思花在拉關系上,不足為奇。但這種情況不是主流,對整個評選的公正性不會有太大影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得濃說。

  而某大型拍賣行負責人表示,在二級市場裡,頭銜頂多只是個加分項。“負責任的拍賣行不會對投資者和藏家說‘這個人是大師,東西必須賣得貴點兒’這樣的話。隻要是藝術價值高,市場認可的東西,那就是好東西,跟職稱幾乎無關。比如紫砂,我們拍賣過的藝術家(作品)中有些有頭銜,但還有很多工藝師就是個手藝人,功夫好,作品精,市場認可,藏家願意出高價,那我們就盡管大膽地征集、拍賣。”他認為,市場表現、真實成交的情況是最好的試金石和晴雨表:“坦白說,有些有頭銜的,市場並不買賬。某些協會的主席、理事等徒有虛名,或許在一定的區域內有收藏圈子追捧他,但拿到國家級或國際平台上來肯定沒戲。無論作者是不是官員、是不是所謂名家,無論他們如何‘搶眼’,我們都有自己的評價體系。可以說,頭銜和市場是兩個體系,並不完全兼容。”最后,他總結說,在藝術品市場中,市場認可就是王道,價格高低隻看藝術造詣。

  “大師”稱號的由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授予國內工藝美術創作者的國家級榮譽稱號。新中國成立后,大量擁有特殊技藝、社會地位偏低的民間藝人,一改舊貌,成為光榮的勞動者、新社會的主人。也由於弘揚傳統文化、賺取外匯等方面的需要,政府有關方面加大了對民間藝術的重視和傳承,傳統工藝美術得到了大力弘揚。據悉,最初國家有關部門將在工藝美術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士,命名為老藝人。后來於1979年,設置了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技藝精湛,自成流派的符合下列條件並長期從事傳統工藝美術制作的人員”,申報后經評審委員會評審,由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工作的部門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自1979年設置起,截止2012年,共進行了6屆。1979年至1997年,從1979年首次舉行,其后每4年舉行一屆。截至1997年,共舉行4屆,評選產生出204位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一時期的評選,由輕工業部領導﹔1997年至2006年,因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定工作被擱置﹔2006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定工作重啟。第5屆評申報的范圍包括工藝雕刻、工藝陶瓷、工藝印染、工藝織繡、工藝編結、工藝織毯、漆器工藝、工藝家具、金屬工藝、首飾工藝、其他工藝,共11大類傳統工藝美術品種,由發改委領導,產生161位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11年,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217號)規定,經國務院批准,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民委、民政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資委8個部委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2個行業組織聯合開展了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並於2012年評出78位工藝美術大師。

(責編:孫石磊、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