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玉觀音像
探花玉石馬
昨日上午,本報聯合西安市文物局舉行的“華商鑒寶大型免費民間收藏鑒賞活動”走進亮寶樓博物館,有讀者將巨大的屏風用專車拉到現場,讓專家鑒定。這場玉器專場鑒寶活動珍品眾多,前三甲4件珍品,均是清代和田玉,做工比較精細。
■狀元:清末觀音像做工精細
收藏故事:劉女士帶來的小件玉器是一尊觀音像,約4厘米高,但做工精細。觀音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手裡還拿著荷葉,背面還有荷葉造型。劉女士說,這個玉觀音是從姥姥的姥姥那一代傳下來的。自己的長輩曾佩戴過,現在她作項墜戴著。她還要把它傳給女兒,世世代代傳下去。
專家點評:該玉器被專家一致認定為本場狀元,它是清末的和田玉器。首先是玉質地最好,屬於和田玉籽料。籽料是指在河中天然形成的卵石形玉料,外有籽皮。經長期風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籽料。
雕工上,該玉純手工雕刻,做工非常精細,尤其是背面的荷葉,一刀一刀雕刻而成,非常講究。
■榜眼:鏤空帽花比掌心還小
收藏故事:陳女士和姚先生均帶來了1件鏤空雕刻玉器,比手掌心還要小,雕有花卉圖案。陳女士說,是她奶奶的奶奶留下來的,也不知是做什麼用的。姚先生的則是朋友抵賬抵來的。
專家點評:這兩件都是“帽花”,是古代人在帽子前方的挂件,屬裝飾品,均是清代的和田玉。專家說,由於古代沒有現在這種科技水平,也沒有現代工具,鏤空的玉器雕刻起來特別費勁,均是手工打磨而成,一件至少需要半個月以上才能打磨好,做工講究。這兩件玉器做工、大小均差不多,都被專家評選為榜眼。
■探花:祖傳的玉馬栩栩如生
收藏故事:劉女士帶來的玉石馬挂件雖不大,但栩栩如生。她說玉石馬是祖傳的,但不知真假,一直就在家裡放著,也沒特別保管。專家點評:這件玉石馬是清代的和田玉,做工和玉的質地都不錯,建議劉女士好好保藏。
5月18日開始,本報聯合西安市文物局推出了字畫專場、瓷器專場、雜項專場、玉器專場4期“華商鑒寶”,為130多位藏友300余件藏品驗明正身,隨著昨日玉器專場的結束,今年的“華商鑒寶”也畫上句號。
■提醒:買玉器別買成了玻璃
昨日,73歲的黃先生帶來一尊爺爺留下來的側臥觀音,光澤度非常好,雕刻的手、腳線條流暢,連頭發絲都密集細致。
幾位專家對這個物件的雕工贊不絕口。但聚光電筒一照,就會發現問題。可以看到裡面有一些直徑約1毫米的小氣泡,在部分位置還出現了多個氣泡聚集。見此,專家肯定地說,這是玻璃仿造的。氣泡是在人工制造中形成的,在天然玉裡不會出現。專家介紹,用肉眼或者放大鏡觀測裡面有無氣泡,如果有氣泡則是玻璃仿造的,這也是鑒定區分玉器和玻璃很不錯的方法。
本場專家
王檔榮:陝西省文化藝術品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委員會委員
賈晉華: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主任
張強:陝西漢唐古代石刻博物館館長、陝西省民間博物館協會會員王長啟:國家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
(本報記者周艷濤郭曉蓉/文
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