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紅飄帶》創中國連環畫獲獎記錄
姜維朴著《新中國連環畫60年》
本報記者 續鴻明 馮智軍
姜維朴,1926年6月生,山東龍口人。曾任《華東畫報》主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連環畫出版社總編輯、黨委書記。主持創立中國連環畫研究會(后改為中國版協連環畫藝委會,任主任至今,創辦連環畫理論刊物《連環畫論叢》(后改為《連環畫藝術》),創建中國連環畫出版社。2004年獲中國美協頒發的“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獎。
走進姜維朴先生在人民美術出版社旁的住所,簡陋的房間裡觸目而及都是書籍,書架上、沙發上、床上、地上堆放得滿滿的,難找插腳的地方。每天看書、整理資料、處理連環畫藝委會的事務,構成了他的生活全部。他就這樣用一生守護著中國的連環畫事業。
87歲高齡的姜老,雖然背脊佝僂,但精神很好,思維清晰。他正在為即將出版的新作《詩情影意話當年》而忙碌著。聊起連環畫,他就打開了話匣子,一個下午的時光,在不知不覺間就流逝了。他的妻子王素,二人由同齡、同鄉、同學、戰友,再到終身伴侶,相濡以沫數十年。現在因偏癱已不能說話的她,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姜維朴興高採烈地講述他們共同的連環畫事業。
多舛的少年追夢路
姜維朴1926年生於山東省黃縣的一個叫妙果的小村庄,幼年喪父的他,對當村裡小學教師的父親的印象,就是留下的各種藏書,有古典文學、進步書刊,還有報紙剪報、各種字帖。他和哥哥姜維壯與母親相依為命,聽媽媽講述岳飛的故事,就成了他每晚最大的快樂,這也養成了他愛憎分明的性格。“在我的觀念中,隻要我認為是對的,就會堅持。”姜維朴說。
抗日戰爭爆發后,因家庭貧困而不能讀中學的他,被吸收回母校當“小先生”,這期間他讀遍了父親的藏書與學校裡的圖書,而本家叔叔送給他的上海萬象書屋1936年出版的《魯迅選集》,更是成為他的珍愛,一直保存至今。這本書裡的《“連環畫”辯護》給他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當時他不曾想到,這一生竟與連環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后來編著了《魯迅論連環畫》,從1956年10月首次出版后,又一版再版修訂到了第五版。
年歲稍大后,為了解決家裡的負擔,哥哥14歲就去了東北做學徒。而他先后兩次去青島,終於也在1942年開始了學徒生涯,期間見多了人間冷暖。小學畢業后堅持自學的他,考上了北京電氣通訊學院。
1944年畢業后,姜維朴沒有按分配到山東省龍口市電話電報局報到,而是返回家鄉參加了革命。抗日戰爭勝利后,姜維朴又考取了華東局在臨沂主辦的山東大學文藝系,也是在這裡,他認識了后來成為終身伴侶的同學王素。
1948年,姜維朴被派往《華東畫報》社,從此開始了記者生涯。姜維朴回憶起這段時光,笑著說起了當時生嚼土豆治胃潰瘍的小偏方,以及採訪國民黨被俘將領王耀武等往事。對著與張富貴的合影,談到當時在張富貴的村子裡生活了一個多月裡的點點滴滴。后來由他寫詩、趙延年繪畫的《勞動英雄張富貴》連環畫,開啟了他專職從事連環畫事業的序幕。
見証“小人書”輝煌時代
1953年,姜維朴奉命調至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組建連環畫冊編輯室。由他統籌出版的《水滸》連環畫冊,從1955
年到1960年再版達16次,總印數每集60萬冊。隨后推出的《岳飛傳》畫庫,自1958年到1984年多次再版,每集印數高達450余萬冊,15集共6740余萬冊。緊接著推出《楊家將》,自1958年到1981年,每集印數270余萬冊,5集共1350余萬冊。1957年到1960年出版《中國戲曲故事》畫庫,出了60冊,其中有王叔暉用白描手法繪制的連環畫《西廂記》,當時連續七次再版重印。此外還有《我要讀書》、《窮棒子扭轉乾坤》、《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志願軍英雄傳畫庫》、《婦女主任》、《日出之前》、《青年近衛軍》等一大批連環畫冊。從1953年成立連環畫編輯部,到1962年共出版連環畫冊1400余種,印刷1億余冊。這些連環畫作品不但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文革”開始后,作為文化部黨委委員的姜維朴,成為被批斗的主要目標,並被非法囚禁了近兩年。兩年后被“解放”回家時,年僅42歲的他已是滿頭白發。再次回到工作崗位,除了連環畫冊的再版和新書出版外,沉睡12年的《連環畫報》也在周恩來總理的批示下,終於在1973年復刊。1972年,連環畫冊的印數達2800萬冊,比“文革”前年最高印數的1963年還多500萬冊。1971年周恩來接見美術出版工作者時說:“現在孩子們沒有書刊,任務緊急啊!你們不干,誰干?”這一番話至今讓姜維朴記憶猶新。
這段時光,給姜維朴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書店前排著的長隊,買不到書的孩子們失落的目光。為了這份目光,他付出了太多,以至於王素曾經說:“姜維朴是個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好黨員。但,他絕不是一個好爸爸、好丈夫。他滿腦子裝的都是工作,都是他的連環畫事業。”
“文革”后,姜維朴被任命為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仍然分管連環畫冊和連環畫報編輯室,並創辦了全國唯一的連環畫理論刊物《連環畫論叢》。在1983年,又創辦中國連環畫研究會。
上世紀80年代初,《連環畫報》成為全國十大暢銷刊物,連環畫冊的印數也是激增。如王素改編、華三川繪制的《青年近衛軍》,1977年出版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就是120萬冊。由白宇改編,嚴啟生、陳惠冠、戴敦邦、羅中立、韓碩、施大畏等繪的《三國故事》和《水滸故事》,1980年第一版第一次的印刷數,前者每集印150萬冊,后者每集印200萬冊。
這個時期還推出了《人到中年》等發人深省的作品。特別是連環畫《楓》的面世引發的一件事,震動了文藝界。這件典型的“傷痕”藝術作品,刊登於1979年第8期《連環畫報》,在不少地方被一搶而光,銷售120萬冊。但剛發行三天,就被有關領導部門勒令停售。在姜維朴的力爭下,這次風波終於平復,而且《楓》還在第五屆全國美展中獲得金獎。姜維朴回憶道:“魯迅先生說:‘沒有沖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中國是不會有真的新文藝的。’但願魯迅先生這番意味深長的話,在今天有更多人體會到它的偉大意義。”
59歲創建連環畫出版社
“文革”后至80年代初,中國連環畫每年總印數有8億冊左右,佔全國圖書總印數的1/3。但從1984年開始,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連環畫出版陣地刮起了一股拜金主義歪風,被認為可以“賺大錢”的連環畫市場,充滿了宣揚武打、凶殺等亂七八糟的作品,姜維朴對此甚為憂慮。為此他上書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匯報情況並建議成立專門的出版連環畫機構。姜維朴回憶說:“1984年10月28日我與陳兆祥聯名發出信件,還登門請德高望重的薩空了幫忙吹風,當年11月中央領導就做出了批示。”
1985年,59歲的姜維朴著手創辦中國連環畫出版社,每天騎著他1950
年在上海買的第一代國產永久牌自行車,開始了新的征途。這讓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還有一年就該離休的他,何必自討苦吃。回憶起白手起家的經歷,姜維朴說:“當時一無資金,隻有上級借給的30萬元。二無充實的隊伍,隻有甘願從人民美術出版社跳出來的幾位同志,其中陳惠冠、費聲福、吳兆修也都年過五十了。三無辦公場所,后來從人民美術出版社租到一間舊廠房,才改建了幾間辦公室,伴著機器的轟鳴聲辦公。”經過半年的籌建,在1985年10月17日中國連環畫出版社正式成立,姜維朴任總編輯、法人代表。
就在這個小出版社誕生的同時,大量粗制濫造的連環畫盲目出版,造成了大量的積壓,連環畫遭遇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困境。姜維朴說:“回
顧當年,這個生不逢時的小出版社,經歷著是堅持社會主義出版方針、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准則,還是以賺錢為主、要錢不要后代兩種出版方針、兩種價值觀和文藝觀的大較量。”在這個較量中,他們咬牙堅持住了,並義無反顧地把反映長征史詩的《地球的紅飄帶》長篇連環畫列為重點選題之一。
病榻上誕生《地球的紅飄帶》
王素幾乎與姜維朴同步卷入了連環畫腳本作者的隊伍,從1953年的《英雄村》開始,先后編寫了《青年近衛軍》、《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等一系列腳本。《地球的紅飄帶》畫庫共5集,也是王素根據魏巍的同名小說改編,然后由沈堯伊繪制,從1987年編繪,歷時6年才出齊。這部連環畫集先后在第七屆全國美展中獲金獎,紀念建黨70周年全國美展中獲金獎,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中獲繪畫一等獎和腳本二等獎,全國美術圖書評獎中獲金獎,成為獲獎最多的一部連環畫作品。
1990年底,姜維朴突發腦溢血,昏迷一周后才清醒過來。但就在連續50多天、晝夜輸液的日子裡,正趕上《地球的紅飄帶》第三集畫稿完成。病榻之上的他,堅持要終審畫稿,因為必須要平臥不能抬頭,便讓王素把畫稿照片一幅幅舉著給他看。王素曾回憶道:“當時他身體十分虛弱,每看一會便大汗淋漓,呼吸困難,隻得停下來吸一會氧氣,待精力稍恢復,又繼續看。這集畫稿共226幅,每天這樣時斷時續,一直堅持看了四五天,邊看邊提意見。”從此,對這位病床號為28號、工作不要命的病號,醫護人員隻好不硬性干涉,多了幾分理
解和敬意。
1993年,時任美協副主席華君武致信姜維朴:“這五冊連環畫應該說是有中國連環畫以來的巨作,在思想上、藝術上都是一流水平,可惜現在的輿論,都熱衷去捧臭腳,好的作品反而被冷落了,這實在是一種可悲的現象。謝謝沈堯伊同志和腳本作者王素同志,也謝謝你,連環畫的保護神姜維朴。”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1995年,姜維朴從中國連環畫出版社總編輯的崗位上退了下來,可他還在中國版協藝委會主任的崗位上工作至今,並於2010年出版了巨著《新中國連環畫60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的劉雲山,為此書批示:“健康有益、生動形象的連環畫是老少咸宜的‘大眾食糧’。我們許多人都是看著新中國的連環畫成長的。推動連環畫的繁榮發展,最重要的是適應時代要求,勇於超越創新。宣傳文化部門要支持連環畫的創作出版和發行,使連環畫成為永葆生機活力的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之花。感謝為新中國連環畫事業作出貢獻的姜維朴同志,感謝所有為我國連環畫事業辛勤耕耘的美術工作者、出版工作者。”
2012年1月29日,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蔡名照給姜維朴寫信說:“連環畫是我國獨具魅力的傳統藝術樣式,一直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您長期致力於推動我國連環畫出版事業的繁榮發展,年近九旬,仍傾心關注,精神品格令人敬佩。”
做了一輩子編輯工作的姜維朴,說起編輯工作有著深刻的感受。“編輯是很累人、很苦的,但編輯工作往往決定了一本書的命運。從選題到編校,手握著權限,而一旦出了問題,首先也得找編輯。要批斗的話,編輯都排在畫家前面。從事編輯工作的人,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像魯迅那樣,有不怕打擊、不怕批斗的精神。我們是帶著一種責任感在做連環畫。”
對於當下連環畫創作的現狀,姜維朴表示憂慮,但仍然充滿信心。“現在連環畫比我們當年少多了,特別是一些偏見讓這一行舉步維艱,它需要改革,它要變。好的連環畫要有好的思想性、藝術性,還要有教育性。現在連環畫發展進入了困境,理論工作就更顯得重要。做連環畫工作的人,一定要從思想和理論的高度深入地研究這門藝術,它要求有文學、美術以及各社會學科的知識。我們要拿出作品來,還要有系統的理論研究成果。現在的人都是從經濟效益論書的質量,急於求成、急於賺錢,自然很難做好。千萬不要把連環畫創作變成賺錢的工具,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社會效益一定要放在前面。好的作品能讓人學到有用的人生經驗,不好的會把人教壞,連環畫對我們的影響不能用金錢和數字來衡量!”姜老的呼吁讓人警醒。(續鴻明 馮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