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從遼寧趕來的“赫氏近鳥龍”(化石),打算在首屆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上與產自德國的始祖鳥(化石)一決高低。復原“赫氏近鳥龍”雕像的就是85后恐龍復原畫家趙闖。
這位7歲畫恐龍、21歲時古生物復原作品就登上了英國《自然》雜志封面、喜歡用“爆點”、“牛逼”等新生代詞語的畫家認為,深奧的科普知識往往將普通大眾拒之門外,復原這些模樣恐懼卻俘獲了不少粉絲的恐龍,會讓喜歡科普的人產生“爆開”感覺,“接觸次數多了,自然會對科普產生濃厚興趣”。
“赫氏近鳥龍”復原歷經四年
在趙闖的“恐龍復原史”中,最得意的要數復原赫氏近鳥龍。這隻在遼寧建昌發現的“古鳥”,比德國的始祖鳥生存時間還早了1000萬年。讓這麼一具冰冷的化石栩栩如生,趙闖說至少花了4年時間。
2008年,恐龍專家徐星告訴趙闖,有一隻“鳥”,翅膀比較原始,次級飛羽還是圓形的,后腿上還長了毛,問他有沒有興趣畫一幅復原圖。沒想到,這一下持續了約四年。
趙闖說,接到徐星教授的電話后,自己根據羽毛的分布畫了個素描,羽毛呈灰褐色,發給徐教授看,覺得還不錯。“當時沒辦法來推測赫氏近鳥龍的羽毛顏色。”
2010年3月前后,國外發表了不少關於赫氏近鳥龍的科研成果,對近鳥龍的顏色做了更多分析。到了2012年,國外一些復原小盜龍的畫作上,羽毛開始有了金屬光澤。一番研究后,趙闖判斷,赫氏近鳥龍身上也應該會有金屬光澤。就這樣一步步修正,化石裡的赫氏近鳥龍,變成了一座著漂亮羽毛、展翅欲飛的雕像。
打算博覽會現場畫恐龍
復原恐龍,趙闖的體會是——“筆下的恐龍,每一個爪子、鱗片、牙齒等都需要從化石中找到証據,然后才能構思作品。”科學復原恐龍的過程有如一場戰爭,戰線會比較長,就像破案一樣,無限接近真相,但卻永遠無法到達。
趙闖說,博覽會期間,非常願意為觀眾當講解員,講述自己復原恐龍的趣事和演化歷史,希望能給觀眾帶去爆點。更讓人期待的是,這位恐龍復原“大咖”還將會一展畫筆,現場復原恐龍。如果你是恐龍發燒友,可以前往展區現場一睹趙闖的恐龍復原風採。
[印象·長沙]
“沒想到長沙的孩子們這麼爆”
剛剛結束一輪全國巡回科普講座,第二次來到長沙的趙闖說:“(對長沙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此前在長沙舉行的6場科普講座讓趙闖印象深刻。
趙闖清楚地記得,有一次講座現場,一個小學生展示了自己創作的很多漫畫,主題大多是魚類,“看了孩子的畫作后,我第一反應他是恐龍族,”趙闖說,沒有想到孩子們的想象力這麼好,長沙的孩子這麼“爆”。
趙闖說,他和搭檔楊楊已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行了科普講座,相比較而言,湖南和四川的孩子更活躍些,什麼問題都敢問,而江浙的孩子給人印象更嚴肅點,覺得前來講座的人都是領導。楊楊說,“我們希望能通過恐龍,讓更多孩子能從喜歡一個生命開始,激發探究科學的興趣。” 記者戴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