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術館硬件建設的日趨先進和完善,美術館內部的人才結構及其學術研究能力也日漸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在美術館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美術館要如何提升自身的軟件建設?美術館還缺少哪些人才?日前,部分業內人士對此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美術館專業人才隊伍未達要求
在福建省美術館館長游光霖看來,國內美術館普遍缺乏專業的策展人才、美術館管理人才和公共教育推廣人才,這直接影響了美術館的專業化程度。常熟美術館館長吳文雄對上述觀點表示贊同。作為一所縣級美術館,常熟美術館正式編制人員為8名。“學術研究是美術館為大眾服務的基礎,我們很多時候隻有依靠外部的力量才能把展覽做得完善。”吳文雄說,目前國內許多美術館的策展人都是由畫家和美術館領導擔任,由於策展能力有限,這直接影響了展覽的學術深度和廣度。
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曹意強看來,國內美術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遠遠沒有達到要求,至少有兩支隊伍迫切需要建立起來:一是美術館的curators(國內通常翻譯成“策展人”),二是專業化的修復、出版和教育人員,包括藏品保管和修復專家、攝影、布展等人員以及講解人員,書店、紀念品店、咖啡店等美術館內的服務人員等。“我們在美術館的建造過程中就應該考慮修復中心的問題,包括修復人員和修復所需要的一些媒介、顏料、材料等。美術館已經成為現代人思考重大學術問題的場所,一個美術館,其實是在重建一個歷史,重建一種觀察方式,好的美術館不是將作品進行簡單的、隨意的展陳和羅列,而是通過不同的作品互相進行解釋。但美術館也受到了歷史的局限、年代的局限、作品風格的局限、色彩的局限、觀眾參觀心理的局限等,多重復雜的因素都要慢慢調整。”曹意強認為,美術館內的各種服務人員也很重要,如講解員等,西方美術館的講解員即明確地分為專業與非專業性兩種。同時,西方美術館一般也都有自己的教育部,它與研究機構的職能有部分交叉,主要任務是組織學術活動,如華盛頓國立美術館每周六都會組織公共講座,吸引眾多人前往參加。同時在教育部,每年都要招聘實習生和年輕的研究員,在一起組織學術活動並進行研究工作。這一方面,中國的美術館應該學習。
“美術館是由納稅人的錢供養的公益性機構,應該把這些藝術機構的資源返還給公眾,從這點上來看很多美術館做得還是不夠。比如教育推廣項目,需要考慮的不僅是針對少年兒童的教育項目,還應該包括針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等不同層次人群的教育活動。” 策展人馮博一認為,中國的很多美術館在軟件建設上還很欠缺,包括館長和展覽、研究、典藏、宣傳推廣、美術教育等各方面。“有些美術館做展覽一周就結束了,這能對公眾起到什麼樣的教育作用不得而知,美術館要切實考慮到展覽的有效性體現在哪些地方。展覽部門的工作也不僅僅是擺放作品那麼簡單,目前國內的大多數美術館還沒有太多的收藏,藏品的保管情況也不是很理想。” 馮博一說。
美術館與大學聯手培養復合人才
對於如何解決美術館人才匱乏,游光霖認為,一是要加大美術館現有人員的在崗培訓,二是藝術類院校要設立與美術館相關學科的專業教育,如此才能逐漸形成配套的專業人才。曹意強也建議把策展專業的培養計劃納入到大學,特別是藝術院校的課程中去,否則那麼多的美術館、博物館建立起來后,人才缺乏會是一個很大問題。曹意強說,國內通常把西方美術館內的Curator翻譯成“策展人”,這一稱呼是不准確的。西方的Curator不僅負責策劃展覽,還包括作品的征集、研究、收藏、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即使美術館館長也都具有藝術史的專業教育背景。美術館的專業人才隊伍既要有歷史的眼光和美術史的基礎,又要具備實際操作和學術研究的能力。美術博物館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一定要有堅實的美術史基礎。目前中國最緊要的就是要把這支專業化隊伍培養出來,因為處於初級階段的國內美術館仍存在很多問題,如果這支隊伍沒有培養起來,很多問題是無法解決的。這是大學的責任,需要大學和美術博物館聯合起來,培養這種學術研究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藝術史屬於歷史的一個學科,任何博物館哪怕是人類學博物館和科技博物館都需要一種審美的眼光來策劃展示。歐美國家的curators基本上都有在大學任教的經歷,一個好的美術館就是一所大學,除藏品外,美術館最重要的兩個建設是要有好的國際性研究院和一流的圖書館。國際上好的美術館都有自己的研究中心、有非常好的研究學院。而中國的美術館仍缺少一個集鑒賞家、藝術史家、研究者、教授、社會活動家為一體的美術館核心隊伍。” 曹意強說,中國在培養美術館專業人才時顯得有所偏頗,大多集中在策展人的培養方面,策展人對一個美術博物館固然重要,但是仍可以通過臨時聘用的方式來解決。然而,館內固定的研究人員是集學者、藝術史家、鑒定、保管和修復的角色於一體的,甚至包括籌資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還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美術博物館,而基本全是展覽館。
培訓項目助力美術館人才建設
除了大學和美術館聯手培養復合型人才外,吳文雄也建議,政府應加大對美術館專業培訓的重視和力度,開展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培訓活動和評選活動,以促進美術館步入正常發展的快車道。
據了解,近幾年文化部對於美術館專業人才的培訓工作非常重視,並列入了工作重點。僅2012年就組織舉辦了“全國美術館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人才訪問實習計劃”和“文化管理在中國”等項目。“全國美術館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項目一共舉辦了4期,其中兩期為館長班、一期為典藏人員班、一期為策展人班。每個班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都從學術的角度出發,同時結合實際,注重交流和探討,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特點來設置課程。”據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錢林祥介紹,2012年底,文化部藝術司還在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的協助下,首次開展了全國美術館人才訪問交流計劃。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等9家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和浙江美術館,安排了展覽、典藏、學術研究、公共教育和行政管理共50個崗位,接收駐訪實習人員到相關美術館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駐訪交流。這一計劃的實施,不僅發揮了國家重點美術館的示范作用,也進一步推動了館際交流和人才培養,為美術館的人才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文化管理在中國”項目,則由中德兩國合作主辦,歷時4年,已有60多位學員接受了培訓,一批業務骨干回到崗位后已初見成效。
由於美術館建設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當前人才缺口依舊很大。“很多事情都要慢慢來,美術館的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都很重要,隻有真正增強了自身的文化軟實力,美術館才能不是一個華麗的空殼。”馮博一說。(實習生 李盈 記者 高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