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修復全國最大古代"鐵鍋" 順利通過驗收--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考古專家修復全國最大古代"鐵鍋" 順利通過驗收

2013年01月25日16:45    來源:四川日報    手機看新聞

浙江一口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大“鐵鍋”,1月中旬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的巧手下重獲“新生”。

這口大“鐵鍋”,是珍藏在浙江省樂清雁蕩山能仁寺的大鐵鑊。口沿外徑2.7米,深1.65米,內部有清晰的銘文記載:鑄於宋元祐七年(1092年)。是我國現存的最大古代鐵鍋。

千年的風雨中,它見証了能仁寺的盛衰、滄桑,是研究雁蕩山及樂清歷史文化、佛教活動重要史料﹔它鑄造難度極大,體現了宋代冶金、鑄造技術水平,是研究中國古代鑄造技術不可多得實物。自鑄造之日起,它就再也沒有移動過。

由於腐蝕嚴重,大鐵鑊的口沿有3處較大殘缺,身上亦有多處大縫隙,雖早年經過維修,但是仍然未能阻止它快速鏽蝕。去年7月,樂清文管所邀請全國上百名文物修復專家前往能仁寺參觀大鐵鑊,尋求保護措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陳顯丹提出的修復建議得到認可。

去年12月中旬,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攜帶多種材料、設備和試劑,前往浙江為大“鐵鍋”“治病”。他們根據照片對比,發現在近20年時間內,大鐵鑊的腐蝕明顯加快。除口沿的殘缺、鑊身有大裂隙外,鑊身開裂部位受力不均而發生嚴重的變形現象,鑊底、鑊身內外壁均有大面積的層狀剝離,鐵鑊瀕臨毀滅。

修復難度很大,四川專家確定了機械除鏽、清洗、脫鹽、矯形、錨固、緩蝕和封護等數道工序。通過清鏽的方法,清除鐵鑊上的有害成分。之后,又對鐵鑊上缺失的部分進行修補,“我們選用了目前常用的先進修復材料——改性環氧樹脂。”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工作人員王沖說,這種材料是可逆材料,如果以后科技進步找到更好的填補材料,就可以用新材料進行替換,而不會對大“鐵鍋”造成影響。最后,對鐵鑊進行做舊處理。

採用“修舊如舊”方式修復的大鐵鑊得到省內外專家的一致認可,日前順利通過驗收。

記者 陳四四

(責任編輯:魯婧、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