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熱點
1月21日,上海泓盛拍賣與趙涌在線聯手首次推出的“2013年一月文獻精品專場”網上拍賣舉槌,1980年《莫斯藏齊白石繪畫作品展》專場展覽圖錄是該場的重點拍品,圖錄拍賣再度引起市場關注。
拍賣成交率高達87.05%
1995年,“1940年鄭振鐸編中國版畫史圖錄”在中國嘉德以6.6萬元成交,這是內地有記錄的最早的一個圖錄拍賣拍品。隨后,圖錄拍賣價格隨著藝術品市場的上揚水漲船高。2011年,香港蘇富比“顏磊2001年作圖錄封面系列:上海雙年展”創下圖錄拍賣紀錄,成交價為83.6萬港元,圖錄拍賣的好成績一直持續至2012年,《紐約AAA恭親王府藏品專拍圖錄》等110冊在泓盛2012秋拍中以63.25萬元成交,泓盛也乘勝追擊,在2013推出文獻精品網上拍賣,圖錄
正是網上拍賣的重要組成部分。
雅昌數據顯示,至今,圖錄總拍品1985件,總成交額2692萬元,成交比率87.05%,這在拍賣市場中算是不錯的成績。圖錄屬於工具書一類,不僅刊登藏品資料,還記錄藏品流傳過程,相當於藏品“戶口本”,更有拍賣行將藏品的“兄弟姐妹”也納入圖錄中。
有藏品“戶口本”作用
2007年,香港佳士得在拍賣王羲之《妹至帖》時,為該拍品做了一本單行冊《羸情》,內文的“王羲之墨跡一覽表”將當時已知的王羲之包括《妹至帖》在內的21件墨跡收入其中,同時刊登收藏者信息,其中包括博物院、研究所、私人藏家等,通過此圖錄藏家可以很清晰地將王羲之作品去向做出梳理。
佳士得成立於1766年,而文獻記載,佳士得最早的拍賣圖錄印制於1766年5月。圖錄最早隻作為藏品宣傳手冊,后來變成工具書,並成為一類藏品,是個漫長的過程。現在,在拍賣行、舊書網、古玩城都能看到圖錄拍品的身影,而涉及瓷器、名家書
畫和重要藏家專場的圖錄尤其受歡迎。記者在潘家園看到一本某拍賣行2012秋拍瓷器專場的圖錄,賣家開價500元。圖錄作為工具書,同時也是藏家考量拍賣行誠信程度的標准之一,這從拍賣行圖錄上拍的成交率中可見一斑。
在著名學者汪濤赴任蘇富比紐約中國藝術品部主管前向記者表示,圖錄早期很便宜,很少有人買,當拍賣市場日益紅火后,圖錄收藏也掀起熱潮,而從圖錄中,可以清晰看到藏品流轉信息,對於藏家收藏有重要作用。
古美術文獻值得關注
收藏行裡有句話不怕買貴,就怕買錯。古美術文獻作為圖錄中的組成部分,頗受藏界關注。古美術文獻因其具有工具性、考証性、藝術性、歷史文物性,歷來即受藏家及業內追捧,它既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百年來世界研究中國古美術之歷程,亦可從中發現現存海外中華之瑰寶,同時還可証實在市場上流傳的臻品的來源出處,同類器物的參考對比,為喜歡中國藝術品的藏家帶來極大幫助。更因其本身印量有限,數目可查,其中除會有自然損耗外,還會有相當一部分收藏於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中,而使市場流通量更為稀少。
衡量古美術文獻收藏價值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藏家如何鍛煉慧眼,來提高這一門類的鑒賞能力呢?泓盛拍賣紙雜文獻部高級顧問郭萌建議,稀有度(稀缺所有收藏品的共性,發行量、存世量少的文獻,因其稀有必然更具價值)、權威性(文獻作為特殊的拍品,權威的出版單位,嚴謹的編撰,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獻的學術價值,也間接反映在其收藏價值上)、文獻內容(文獻收藏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基於自我賞玩的目的,因此,文獻的內容將直接影響市場對其的關注熱度),其他諸如珂羅版、限量本、毛邊紙、原版初印、書頂刷金、硬皮精裝、手工上色、相關索引、拍賣記錄等亦是影響其價值的重要因素。
圖錄作為藏品資料,也可以作為收藏的參考標准,收藏價值日益凸顯。但是,有很多制假者也通過購買圖錄制作贗品,需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