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國寶《瑞鶴圖》--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傳奇國寶《瑞鶴圖》

周穎秋

2013年01月14日09:00    來源:中國網    手機看新聞

瑞鶴圖

瑞鶴圖

《瑞鶴圖》是公認的宋徽宗存世工筆寫實類花鳥畫真跡,為存世絕少的宋徽宗“御筆畫”。

此圖畫庄嚴聳立的汴梁宣德門,門上方彩雲繚繞,18隻神態各異的丹頂鶴,在上空翱翔盤旋,另兩隻站立在殿脊的鴟吻之上,回首相望,天空及宮殿周圍的祥雲皆以平涂渲染,更烘托出仙鶴動飛之勢和曼妙體態,氣氛祥和吉慶。畫后有趙佶瘦金書敘述一段。

《瑞鶴圖》曾收入《宣和睿覽集》,金軍攻入汴梁時,這件作品被拆成單幅的卷軸流散出去,清乾隆晚期被收進清宮,溥儀私自夾帶出宮后流失到東北,最終成為遼寧博物館的藏品。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的《瑞鶴圖》,是宋徽宗趙佶之“御筆畫”,構圖和技法俱皆精到:構圖中一改常規花鳥畫傳統方法,將飛鶴布滿天空,一線屋檐既反襯出群鶴高翔,又賦予畫面故事情節,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嘗試﹔繪畫技法尤為精妙,圖中群鶴姿態百變,無有同者,鶴身粉畫墨寫,睛以生漆點染,整個畫面生機盎然。

顛沛流離悲劇 折腰皇族藏家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雲氣飄浮,低映端門, 群鶴飛鳴於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引皇城宮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駐足觀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長鳴如訴,經時不散,后迤邐向西北方向飛去。當時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雲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國運興盛之預兆,於是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於絹素之上,並題詩一首以紀其實。

但“祥瑞之兆”卻難以挽回衰敗的國運,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軍民紛紛起來抗擊金兵,金人自知無力吞下這個腐朽然而卻十分龐大的帝國,遂盡掠九十二府庫160余年所積藏的金銀財寶、書畫珍玩等,連同徽、欽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鶴圖》遂散落民間,不知去向。 600年后,《瑞鶴圖》竟奇跡般現世,歸藏清內府,倍受諸帝珍愛,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重編”、“乾隆鑒賞”、“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璽印,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之中。入清內府前,《瑞鶴圖》曾經元胡行簡、明項元汴、吳彥良等人遞藏。

1945年8月17日,溥儀隨身攜帶數箱珍貴書畫及珠寶玉器欲乘機逃往日本,途經沈陽時為人民解放軍及蘇軍截獲,此批重要文物隨即被護送到東北銀行代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鶴圖》。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鶴圖》等一批清宮散佚書畫入藏東北博物館(即遼寧省博物館)至今。

“西湖一勺水,閱盡古來人”,《瑞鶴圖》見証了中國宋、元、明、清幾代封建王朝的興盛覆亡,歷經了生死攸關世事沉浮的變幻滄桑,得以完整留傳至今,實在是歷史的珍寶,收藏的傳奇。

瘦金御筆妙卷 靜陳博殿廳堂

說起《瑞鶴圖》作者,也頗有悲劇性傳奇故事可述: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徽宗趙佶,因政治上昏庸腐朽,軟弱無能,曾出演了一幕受辱金人、喪失大宋半壁江山的歷史悲劇,父子雙雙五國城“坐井觀天”,最后抑郁而終。然而“獨不能為君”的趙佶卻顯示出非同凡響的藝術造詣,早年即遠離紈?,喜與文士交游,傾心於書畫創作。他的草書如龍游虎躍,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更為后世爭相研習之典范。他在書畫方面的才能,給中國燦爛的藝術史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在位27年間,由於他的倡導,始有宣和畫院之盛況,對發展中國傳統書畫藝術貢獻頗大。 傳世宋徽宗趙佶的畫有兩種,一種是“御筆畫”,一種是“御題畫”。“御筆畫”出於趙佶的親筆,“御題畫”則由他人代筆作畫,徽宗書題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數量雖多,其中尚有部分為代筆,而《瑞鶴圖》獨具清俊瀟洒之格調,形神兼備,經學者考証屬趙佶之“御筆畫”。

趙佶繪畫,注重寫實,講究畫理法度。據載趙佶曾親自挑選宮廷畫師,設題畫鶴。眾生員少有中的者,皆因生員們雖畫鶴姿態萬千,竟無幾人細查仙鶴踏石之足先左或右,直至徽宗欽點,方才徹悟。他還曾要求畫師筆下花卉,能夠表現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應具有的特定情態。自其登基后,陸續描寫過各種奇花珍禽,並按題材編制成冊,名為《宣和睿覽冊》,所載作品山水、人物、花鳥具佳,僅《瑞鶴圖》就描繪了二十種鶴的不同姿態,均源於其對周遭事物的密切觀察。追溯徽宗及其祖輩,似乎多偏好黃道之事,曾數次以此異景昭示天下以証祥瑞,如《六鶴圖》等等。 《瑞鶴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是趙佶書畫珍品中難得的詩、書、畫具為上乘之作。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瑞鶴圖》絹本,設色,縱51.8厘米,橫138.5厘米。無論構圖或技法都有其精到之處。圖繪彩雲繚繞之汴梁宣德門,上空飛鶴盤旋,鴟尾之上,有兩鶴駐立,互相呼應。畫面僅見宮門脊梁部分,突出群鶴翔集,庄嚴肅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氣氛。此幅一改常規花鳥畫構圖的傳統方法,將飛鶴布滿天空,一線屋檐既反襯出群鶴高翔,又賦予畫面故事情節,此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嘗試。繪畫技法尤為精妙,圖中群鶴如雲似霧,姿態百變,無有同者。更為精彩之處,天空石青滿染,薄暈霞光,色澤鮮明,鶴身粉畫墨寫,睛以生漆點染,頓使整個畫面生機盎然。 卷后為徽宗瘦金書題記及詩,款“御制御畫並書”,簽押“天下一人”,觀其書風,健筆開張,挺勁爽利,側峰如蘭竹,媚麗之氣溢出字裡行間。“瘦金體”的出現豐富了我國書法藝術的個性化風格,對后世亦頗有影響。 (《中華遺產》雜志撰文/周穎秋)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