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广州画院举办首任院长艺术文献展

李百灵
2018年09月13日09:38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莲花山(国画) 150.3×82.5厘米 1983年 刘仑
莲花山(国画) 150.3×82.5厘米 1983年 刘仑
原标题:广州画院举办首任院长艺术文献展:

  近日,由广州画院主办的“先生之风——刘仑·黄志坚艺术文献展”在广州画院的先生画馆开幕,展出了广州画院首任院长刘仑和副院长黄志坚的艺术作品及相关文献,以此揭示广州画院的艺术传统和文脉传承。而展出地点“先生画馆”是该画院今年6月新成立的机构,意在为该院退休画家的创作、展示、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提供支持,并提示画院人秉承不忘过去、薪火相传的艺术精神。

  关注社会 时代情怀

  “先生之风——刘仑·黄志坚艺术文献展”分为“东江之子——刘仑”和“岭南风骨——黄志坚”两部分,分别展出了两位老院长的绘画作品和珍贵历史照片及创作手稿,梳理了刘仑、黄志坚在艺术成就、社会担当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在广州画院初创时期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两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造诣深厚。作为著名军旅画家,刘仑擅长国画、油画、版画,创作了大量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他笔下的白色雪山和南粤翠色独具特色。“刘仑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创作的版画就已有德国表现主义的味道,与古元、李桦等艺术家相比,他的表现主义倾向更浓,在人物形象上更加夸张。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苦难百姓,还是有厌战情绪的投降日军,都刻画得比较充分。如《通讯兵》和《红军过栈道》两幅版画作品,从构图到形象,包括木刻的刀法,都已经达到了当时中国版画的最高水平。”在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张绍城看来,刘仑对美术史发展最有贡献的当属其木刻作品。

  黄志坚博学多才,曾师从粤中多位名家学习书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完成了大量精品佳作。其笔墨雄迈,风格奇崛,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龙虬》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他晚年的花鸟画变法使整个岭南画坛为之一振,被廖冰兄赞为“白头新秀”。作为岭南画派画家,他还曾撰写《论“岭南画派”的特征》一文,提出岭南画派具有“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中中西、融会古今为道路;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理想;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特色”的学术观点,为岭南画派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

  原广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晓曙表示,两位老院长的作品充满了对时代和社会的观察,体现了一代人的情怀。“不管是画院,还是画家,只有不忘过去,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汪晓曙说。

  创办画院 奠定传统

  1982年,时年69岁的刘仑带队组建了广州画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当时,他为画院办公大楼的建设殚精竭虑,并执笔写下《办画院初探》,明确了办院思路;也曾带头组织系列展览活动,确立了“学术立院”的办院宗旨。黄志坚是广州画院首任副院长,也是画院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任期间,他与刘仑共同推进画院的各项工作,为画院的创立与发展付出良多。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画院成立初期,刘仑即同院内画家等协商确立办院宗旨。他在《办画院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四项原则:一、以中青年画家为主体,并要求德才兼备,注重能力,不唯文凭论才;二、不搞终身制;三、要求创作风格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四、画院每年开一次业务年会,画家汇报创作情况和心得体会,交一篇论文。刘仑认为,画家不仅要会画画,也应会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这些极富创意和前瞻性的主张,直到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谈及两位老先生,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说:“首先,他们真的是‘老院长’,他们在筹建画院的时候,都已经年过花甲,尤其刘仑先生已是近70岁的老人了,但画院成立后他们所招进的画家都是三四十岁。因此,他们搭建的是一个年轻的画院,是老中青创作人员配备合理的画院。两位老院长还非常注重艺术传承和人才培养,雷坦的《飞夺泸定桥》、刘仑的《红军过草地》分别被编进教科书,黄志坚笔下的木棉则影响了后辈陈永锵……这种‘新老传承’构成了广州画院的特色。两位前辈为广州画院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传统和精神。”

  “广州画院是成就我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在画院工作的12年中,我一直很感激刘仑和黄志坚两位院长,正是因为他们的引导和鼓励,我才能快速成长起来。他们为人、处事的风度,让后辈钦佩不已。”广州画院名誉院长陈永锵说。

  继承先志 提携后学

  广州画院自建院以来,为繁荣广州文化艺术作出了很多贡献,这其中凝结着历任院长和画家们的心血。而先生画馆的启用,则体现了广州画院对先辈与画院历史的尊重,是画院继承先志、提携后学的重要举措。

  先生画馆位于广州画院水荫路沙河顶旧址。2015年广州画院迁驻大学城广州市文创中心内办公后,将旧址改为广州画院资深画家创作大楼。2018年,首层重新装修,定为先生画馆,作为广州画院退休画家进行创作、展示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致力于宣传、展示、推广与研究广州画院退休画家的创作成果,并通过举办系列高水平美术展览与研讨交流活动,促进广州画院退休画家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和艺术理论研究。先生画馆开馆首展以及资深画家系列第一回展,即特别展出了陈永锵、张绍城,以及广州画院17位退休画家的50余幅绘画作品。该展以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为先生画馆定调立言,明确了画馆的办馆理念与宗旨。

  此次“先生之风”展对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林蓝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她说,作为广州画院的家属,她从小就跟着画院画家一起学习,参与很多艺术活动,印象最深的是画院老先生对待艺术的真诚态度。“我们应该学习刘仑、黄志坚两位老先生对艺术的真诚和对社会的担当。广州画院作为广州艺术创作的前沿阵地,通过向老先生致敬、学习,才能使广州画院的‘本色’‘底色’更好地传承下来。同时,广州画院也非常重视对年轻画家的培养,这种培养其实也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精神的传承。”

  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就是广州画院培养年青一代画家的重要举措之一,至今已经实施了5年。该计划通过专家授课、名家访谈、采风写生、创作评讲、各类展示等多种形式,培养优秀青年美术人才,目前已初见成效。据了解,在中国美术馆日前举办的“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广州画院共有19件作品入选,其中3件作品是画院画家与“青苗计划”画家合作而成。这一成绩体现出广州画院在青年美术人才培育方面的引领作用。

  方土表示,希望通过先生画馆的成立与系列展览的举办,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广州画院老画家的创作与研究,也希望青年画家们能够好好向老先生学习,把个人艺术创作与社会担当结合起来,创作时代精品,并且在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共同交流、互动下,推动岭南艺术的研究与传承,活跃广州沙河顶文化艺术圈的艺术氛围,促进广州美术的繁荣与发展。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国画) 90×48厘米 1987年 黄志坚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国画) 90×48厘米 1987年 黄志坚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