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师范院校“临摹”专业美院教学模式

2018年08月27日08:49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薛子旖(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荏苒 综合材料 208×68cm
薛子旖(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荏苒 综合材料 208×68cm
原标题:师范院校“临摹”专业美院教学模式

  第一,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美院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学校教育作为西方转入的现代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育整体搬移西方美术学院模式。除了早期的上海美专等少数学校属于专业院校外,两江师范学堂艺术学科等也被冠以“图画手工科”,对技术性教育的重视类似专业美院,一直未能形成具有“美术教师”特点的教育模式。其二,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影响与地位看,没有一所学校不以培养“艺术家”作为理想目标的设定,“美术教师”虽然也属于“教师”的职业范畴,同样具有崇高感与神圣感,所谓“人类灵魂的导师”,但这是以“奉献”为代价!所以很少有学校认真思考过怎么来培养具有奉献品格的优秀美术教师。

  第二,专业美院西式的“师徒制”,扭曲了教师“教育”的本质。专业美院教育始终在西方与东方“师徒制”影响下选择教育模式。中西方“师徒制”具有本质差异。西方美术学院延续的“师徒制”是行业与作坊制度下的师徒关系。而中国“师徒制”既流传于民间,又成为文人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民间“师徒制”,类似西方体制,师徒关系以“技术”维系,徒弟拜师就是学艺;文人师徒关系,强调言传身教,是一种感染与人格的影响,虽然也有技术性成分,但师父的人品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宋代之后的“书院”所呈现的“师徒制”便具有这一性质。专业美院传承的中西方“师徒制”,较多保留了偏于“技术”的师徒授受,而对中国传统文人式的师徒关系延续较少。这便造成,专业美院教育更多偏向技术性教育,与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在内涵上是存在差异的。“教”的一种传授,偏于知识与技能;而“育”则有“育化”之功,偏于人品修为的诱导。“教师”的职业绝不仅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它更体现为“如何教”,包括知识、技能与感悟方式,进而使教学与人的成长相关联。师范院校“临摹”专业美院教学模式,何以培养具有“教育”素养的美术教师人才?

  第三,基础教育“美术教师”职业的边缘化。在美术教师队伍中,基础美术教育的教师队伍最为庞大,他们既承担了中国优秀素质中小学生的培养,同时也会兼及为高校美术专业输送优质生源。但基础教育的实情表明,美术教师非常边缘化。其原因有两方面。其一,美术科目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始终没有获得更高的认同度,尤其是高考指挥棒的左右,美术的“副科”定位一直很“清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年级的提升也意味着美术的重要性的减弱。事实上,美术教学效果的好坏与现行高考对人才的选拔关联不大,至于众多美术教育家强调的所谓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那是短期内看不到的,校长看不到,家长也看不到!那是孩子以后的造化,美术教育的功能根本无法度量。其二,对于美术教师自身而言,在边缘化的职业生涯中,他要么改变现状努力跻身更光鲜的职业——比如艺术家、艺术行政部门等;要么得过且过,混混日子,根本无心投入教学。这两种选择都以“不敬业”的状态行事,如何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三方面原因交互产生影响,共同维系着“美术教师”职业的尴尬生涯。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