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魏云飞——万里江山入画来

2018年08月22日08:57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魏云飞
魏云飞

他是一个很年轻但又有很深造诣非凡的画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天津展区铜奖,天津市第七届青年美展获金奖,被评为“最具收藏潜力七零后二十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名家50强”。他就是著名山水画家魏云飞。

一幅《虾》带他步入艺术殿堂

1978年,魏云飞出生在怀来县沙城镇。父亲是长城化工厂职工。很小的时候魏云飞就喜欢上了画画,最早先知道齐白石,看到的是他画的一张水墨的《虾》。至今,魏云飞对这幅画依旧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一本老版的70年代出的那种美术书,长方形的,从中间折开,里面有蜡笔画和简笔画。在封二上有两张图片,一张是齐白石的照片,另一张就是这幅《虾》。是这幅画给了魏云飞最早的启蒙。

母亲是位教师,她所在的学校里有一个教美术的老师,魏云飞每天被带去那里画画。魏云飞的画画得好,激情也高。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他学画的兴趣更浓了。怀来化工厂很大,除了厂房机器外,还有学校、浴池、影院等附属设施。这些地方,甚至是厂内的一些角角落落,都成了魏云飞绘画的对象,被一一画了下来。

魏云飞从小学习成绩不错,中学是当地重点中学的实验班,文化课很好。但是上了中学以后,画画确实是对文化课成绩有了一定影响,到高中成绩就一直是中游了。再后来,因为特别喜欢画画,老师也建议考美术,家里就同意了。喜欢是让他最终走上绘画艺术道路的最主要原因。

1997年,魏云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成为沙中建校以来第一个考上美术院校的学生。2001年魏云飞毕业后,继续深造。2004年,他的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山水教研室主任。

跻身天津美术学院,给魏云飞的收益是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最大的受益恐怕还不是单纯的技法,或者画过多少张画。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思路,对中国画的认识,对传统的理解,还包括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种相对清晰的理解和感知,这些对自己画画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从学院毕业后,魏云飞继续留在学院里任教,老师们还依然都在身边,可以继续得到老师们的帮助和批评。从这点上来讲,魏云飞认为自己是相当幸运的。天津美院的国画实力比较强,学术氛围相当浓厚,学院味也比较强。当上了副教授,他感觉和上学的时候还是一样的,依然还是要认真学习,而且越学越感觉不足。

当前,他教学任务比较重,下了课大部分时间又都是在搞创作,画画、看书,基本上很忙。带学生下乡的时候,他也是笔不离手。并且平时也一直没有放松观察,有时候山水就在身边,比如说海河边上公园里的树木,回老家乘车路过的一些山等等,总不忘留心观察。

魏云飞喜欢读书。画累了,中午休息的时候也要看一些书。看得比较多的是古人的一些画论,他觉得多读画论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借鉴。

“作为一个年轻画家,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有很大的欠缺,所以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加深自己对于山水的领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学问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现在选择的道路上更加持久地走下去,走得更远,走得更好。”魏云飞说。

品读山水画可以滋养心灵

“上学时便爱好山水,研究生是山水专业,留校工作后一直担任山水课的教学。”魏云飞对中国山水画的热爱与追求从未改变过。

最初的时候,魏云飞认为山水画就是画出山、水、瀑布、房屋、人物,山水画,是忠实的状物创作,如此一来作品就如同风景画一样。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对山水画遂有了更深刻地领悟。“中国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山水画只不过是一种载体,其背后是以中国的独特精神为支撑的”,魏云飞举了一个例子:宋代山水画鼎盛,从当时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庄重、认真,其间背负着道德、观念上的深层次含义;在此之后,元代的山水画则更多表达着远离斗争、远离喧嚣、归隐无人之境的状态。

魏云飞逐渐认识到,山水画不等同于风景画,不能与照相机争功。相反,山水画以笔墨为载体,重在创造意境,应该是对景的再创造,就像古人所说的胸中造画。如今魏云飞坚决地将山水画与风景画区分开来,他说,如果山水画描写得如同一幅风景画,至少它不是高档次的。

“具备传统共性之美,具有笔墨之美,又有中国山水大美意境,在此前提下,以山水画为载体,表达自己对一片山一片水的感受,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反映一种思考”这便是魏云飞对自身创作风格的追求。

他坚定地认为,从传统而入,同样能够表达出现代人对生活的感悟,“比如,树和树的关系、树和石的关系、云和雾的关系、四季带来的不同感受,一位画者把这些感觉凝结到笔墨中,传达到画面里,反映出来的就是生活”。

“如今人们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欣赏山水画同样可以滋养心灵。希望大家在欣赏我的作品时,能够瞬间让心能停留下来,在山水中畅游,得到片刻休闲。”品读魏云飞的山水,仿佛置身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纯净澄灵的山林,使我们的心灵不由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愉悦和舒畅。看他的画,可以完全抛开世间的诸多纷扰,尽情的享受自然,体验生命,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社会的噪杂,使因快节奏生活种种压力而备受束缚和压抑的精神世界能得到片刻的解脱和安宁。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中无疑蕴含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得。

“没有压人心魄的高山巨石,没有剑拔弩张的参天巨木,没有奔流入海的江河,唯有山色清悠,疏林秋晚,回溪清瀑,溪岸云烟,水村渔舍,充溢着平淡、静穆的气息,似与天地万物通神。”——这便是画界前辈霍春阳先生对魏云飞作品给出的评价。

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山水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花鸟画,一定要以传统为依托。”在魏云飞看来,中国画有自己的特色,尽管艺术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先求共性,进而深入传统,让传统在手中活灵活现,成为资源,而并非束缚之后再追求个性。

他并不赞同刻意追求个性:“一位画者在创作中获得了大自由,个性会自然而然地生成,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格,是养成的而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

在校读书期间,魏云飞广泛研读画史,画论,反复临摹历代名家大作,大量吸收宋元及明清文人画的精髓,在自己的绘画中不断借鉴古人的资源。通过这种基础性的临摹,使得他对不同山石的质感,不同地域的山水特征以及古人绘画中的各种技法手段、章法构成都谙熟于心。对于古人的经典,他并不是照搬照抄,可能只是临摹了古人画面中的某一块石头、某一个山头,而对其他的地方都做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处理。这说明了他高超的转化能力,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他在观察自然山水时融入了自己的心灵关照,物我合一,追求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山水。

魏云飞以深邃高透的眼光审视古人之心,然后再以古人之心关照自然山水,并融入当下的时代精神和自己的情感思绪,从而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所以,看他的画,似乎能使我们与古代经典大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是他立足现代人的生存经验重新审视古人文心的必然结果。

“与古人交流,向古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而不是一味模仿。学以致用才能够体现学的价值和自身创造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在于独创,就必然要求别出心裁。”魏云飞从自己的切身生活出发,吸收古哲先贤中与自己的个性,气质相吻合的营养,运用绘画手法,创作出诗一样的画面。他的画作中鲜有奔腾磅礴的场景,但却充满了林泉之乐,层次丰富的描绘让观者不禁随其走入画中,享受到一份意境之美。通过长期的学习,魏云飞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并沉醉于哲学、美学、绘画史及画论的研读,正是由于这些传统文化的滋养,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深长隽永的意蕴。

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背后是天才加勤奋。魏云对艺术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不管外界如何变幻,始终持之以恒的坚持自己的追求,不断拓展山水画艺术的表现空间,日益受到专家学者和藏家的普遍关注。

魏云飞山水作品
魏云飞山水作品
(责编:鲁婧、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