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袁运甫先生和他的学生们

杨晓萌
2018年01月25日09:07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稿】袁运甫先生和他的学生们

  袁运甫

  “袁先生走了,脑溢血,在医院住了五天,在一切都似乎趋于平稳的时候走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突然觉得天地黯然。”跟随25年的恩师袁运甫突然走了,杜大恺一时很难接受。

  2017年12月13日上午,著名艺术家袁运甫先生在京逝世,享年84岁。消息一经传出,艺术界一片哀意。

  白明在微信里转发了先生离开的消息,云南刘绍荟留言:“学生刘绍荟泣拜先生!”这让白明瞬间泪流。

  追随袁运甫三十八年的倪军在微信里悼念先生时写到“保传统开新风一代画圣,爱人才护学生教师楷模”,被人们纷纷转发。

  作为后辈,卢新华听闻消息也难以自已:“我开着车,把车开到工体楼下,然后又把车开到了红庙北里的楼下,又从长安街往西开,十里长街一路望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中华世纪坛等都留下了先生宝贵的艺术创作。”

  有这样感受的还有成百上千袁运甫先生的学生、朋友和同事。

  20世纪80年代,袁运甫在红庙北里家中。

  在84年的人生历程中,执教生涯就有61年

  在袁加的心中,父亲是一个胸怀天下的艺术家。“在天安门广场南侧,毛主席纪念堂,有巨幅壁毯《祖国大地》(与黄永玉合作)、浮雕《花环》;西侧的人民大会堂有壁画《长江万里图》、《千里江山图》、《泰山揽胜》、《荷风香远》;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和北侧的故宫博物院分别举办个展并收藏父亲代表作;东北侧的太庙有礼器《中华和钟》。”

  《继往开来——历史足迹与走向未来》 壁画设计稿(局部)

  太庙《中华和钟》(局部)

  壁画《巴山蜀水》实景图 1979年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340×1800cm 丙烯重彩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壁画《长江万里图》

  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金柱 袁运甫

尺寸:大金柱 580×500cm 小金柱 100×500cm×8个

  “另外,他的壁画、绘画作品在西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京西宾馆、中华世纪坛、燕京饭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长安街的北京饭店、中国社会科学院、建国门地铁站、国际俱乐部和建国饭店等,向世人展示了文明、开放的现代中国的新形象。”

  ……

  这些成就对任何一位艺术家而言,取得其中一项就已经了不得了,更何况袁运甫一人就做了那么多。

  在艺术创作之外,袁运甫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在他84年的人生历程中,执教生涯就有61年,几乎占据了人生的四分之三。

  “这段时间,随着电影《无问西东》的放映,人们广泛讨论当年的西南联大,那也是清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讨论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坚守学术、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在我看来,袁运甫先生就是一位秉承了中国知识分子优秀传统,在新中国成为一位学者型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他的创作总是以学术为本,孜孜以求,朝向艺术的高度。他在教育上循循善诱,桃李天下,他豁达、慈祥、宽厚的神情是最让人难忘的,那既是一位艺术大家宽阔的心怀,更是富有为人导师的温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袁运甫先生追思会”上这样说到。

  1954年,袁运甫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留影。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56年,年仅23岁的袁运甫,进入刚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天津美院教授卢德辉是袁运甫先生教授的第一批学生,“第一次上课,袁先生带我们去了龙泉寺写生,他先为我们画了幅水粉画做示范,在全程看完袁先生的创作过程后,他就在我们同学心中扎下了根。”

  “到了1958年大跃进时,举国上下都在大炼钢铁,袁先生却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条件,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那时候他看我画速写有点苗头,就派我到体育馆、人民公社去画,其中有两张速写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这样的经历也让我后来成为《北京日报》的业余美术编辑,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6年,“文革”结束,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招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批学生,正值壮年的袁运甫也开始为自己的学生安排课程。在全国还在继续延用过去那一套教学体系时,袁运甫就开始有意识地做出改变。

  1978年袁运甫与刘力上带王玉良、王敏等学生在山东写生。

  “1979年我们上水粉课时,袁先生允许我们用一整张的高丽纸写生,正面画完可以背面画,你可以用线画,也可以用面画,甚至可以用很粗的油画笔像塞尚那样画。此外,他还安排我们去故宫,趴在玻璃柜前临摹青铜器上的纹样。这些课程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可以用开放式的方法进行无边界的艺术尝试,另一方面又可以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而这些课程,不仅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对当时的美术界也是有益的。” 在2018年1月22日的袁运甫追思座谈会上,学生吴晞这样回忆。

  1978年,袁运甫机场壁画创作情况汇报会上。

  1979年夏,学院师生在机场候机楼绘制壁画《巴山蜀水》,上排左起:池小清、周宏智、霍然,中为袁运甫,下排左起刘永明、唐薇。

  也是这一年,袁运甫和祝大年、袁运生、肖惠祥、吴冠中等艺术家共同创作了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首都机场壁画群,拉开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序幕。他的学生们也都参与到了壁画的放大和服务工作,对于年轻一代,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