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成忠臣,自小喜欢写写画画。他最初走进大众视野,缘于书法,他的书法,把握了毛体书法气势,又探求变通,以创新的方式去展现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神韵。
之后,他开始尝试传统国画,创作了一系列伟人肖像、山水花鸟。近几年,他却放下传统玩起了当代:以非范式的“反前艺术”,大胆否定大众程式化的“普世艺术”;以“自由为尺度”,给予现代水墨画的艺术构成及美学思想新的诠释。
在他看来,艺术不是循规蹈矩,应打破常规。如今,他找到了传统水墨在当代的切入点,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寻找新的可能,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并时刻反思创作。
▲ 成忠臣 2017年新作系列 天道心法 《金山》 纸本水墨
▲ 成忠臣 2017年新作系列 天道心法 《黄山松云》 纸本水墨
【对话成忠臣】
引领“红色书画”热潮到当代艺术创新
Q:您真正走进艺术是从“仿毛体书法”开始,可以这么说吗?
成:是的,我14岁就开始研习书法,多年来一直把书法作为日课,不曾间断。上世纪90年代,我曾作为“毛体书风倡导者”引领国内刮起了一阵红色书法热潮。然而到了2012年,我就不写了,我想把更多地精力用在水墨画的研究创作上。2012年是我艺术生涯上的一个重要拐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成忠臣 人物画系列作品 《孙中山》水墨纸本
▲ 北大教授钱理群《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解读》书本封面古朴传神、体现鲁迅风骨的肖像出自成忠臣先生之手
Q:从您早期的作品看,您曾是一位传统画家,而近几年却注重当代语言,创作方式由传统转向当代是怎样产生的呢?
成:2002年,我写过一篇以中国传统绘画观点评论傅抱石的文章,在文章中我对傅的艺术彻底否定。此文竟在美术界引起轩然大波,梁树年、吴冠中、章飚、郭公达等前辈,纷纷通过电话或书信与我探讨各自观点。令我受宠若惊的是,吴冠中那么大年纪,在电话中与我谈论了一个多小时,并邀请我有机会赴京到他府上交谈。2004年春,我去京城方庄吴老府上,与吴老相聊甚欢,吴老说,知你画过不少鲁迅像,我喜欢你这个性格,直爽、敢讲话。那次接触吴老,他的一些观点,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我。自那时起,我开始阅读了大量中外美术史,并对中西绘画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开始探索实验现代水墨画,以后又带作品经吴老指点。吴老鼓励我说,艺术创作思想是主要的,至于何种风格、技巧都是次要的。他还提到:“现今的艺术体制要破、要推倒。”
▲ 成忠臣 2017年新作系列 天道心法 《胶东五月土山丘》纸本水墨
▲ 成忠臣 2017年新作系列 天道心法 《峥嵘》纸本水墨
▲ 成忠臣 2017年新作系列 天道心法 《风雪上梁山》纸本水墨
追求纯粹的艺术语言
Q:您现在转型到当代水墨领域,会不会遭到不理解及批判?
成: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所有的新鲜事物在向前发展过程中都会遭到保守势力的恶意诽谤和阻击,流言蜚语似的狂轰滥炸,但最终会被新生力量取代。现在我的画,也有许多人不喜欢,我自己也经常不满意。但是,作为新的思路,我依然会坚持探索,不断在自己的艺术上破旧立新。
现今一些人总拿老祖宗的东西对峙创新,如果一味用画的像不像来衡量一个画家,那就不用去学画,学得再好也比不了照相机,画得不是艺术,而是技术。蒋南翔任高教部长时,在一次报告中谈到,“给我足够的条件,我可以培养出50个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不能保证能培养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艺术要感人,不感人有技法而无思想有什么用?中国当代画家觉醒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画家开始与程式化的绘画方式决裂。艺术与任何东西一样,都是在社会这所滚滚向前的车轮中,唯有先见之明者才可以笑到最后。
Q:您的新作品“天道心法”,其思路和线索是怎样的?
成:天道心法,就是心象观照的观念,追求天人合一,一半在于我自己观念,一半在自然。我觉得画画是思想情感的东西,每张画都是一个生命,以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是一个艺术语言问题,至于用什么形式,何种风格,技巧都是次要的。无论何时,艺术都以创作为主体的,借助某种语言、图式、将心理的体验与感受表达出来,这才是主要的。为此,在这样一个多元混杂的时代,我想探索出一种和谐共生的存在方式,就是回到艺术本体怀抱,追求艺术语言的纯碎性,从东方传统文化角度去探索中国人自身特有的当代艺术精神。
经过这几年的艺术实践探索、不断探索修正改造,我从书法的大草意象中,结合西方板块,开始拥有自己的符号世界,并找到自己的坐标、形体和空间,进入抽象世界,抽象并不是无象,而是超乎象外的。这是到达一定境界后的自我宣泄,是找到自我感觉的想象力,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艺术的道路在于颠覆、扬弃、新生、再毁灭、再颠覆、再扬弃,直到涅槃。我相信这才是正确的艺术之路。我们应该珍视古今艺术精华,但我反对今人对古代艺术家的手法和理念亦步亦趋,这样不仅没出息,也是违背世界艺术潮流的。
▲ 成忠臣 2017年新作系列 天道心法 《农田卫士》纸本水墨
▲ 成忠臣 2017年新作系列 天道心法 《金山银海》纸本水墨
Q:您曾发表文章《中国画不走向现代化,就无法面向世界》,您认为什么是中国画的现代化呢?
成:中国画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它是一种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现象。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着变化,进而使得绘画技巧和语言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中,绘画要素不再局限于构成、空间、色彩、笔触、肌理,而更多地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情感、灵感、语言、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共生。
当代艺术家应具备创新精神
Q:作为当代艺术家,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成:最关键是创新精神,而不是一味的在传统上固定,要敢于挑战传统,打破千年来传统画的格式规范和文人的笔墨情结。要善于挑战,艺术没有挑战就等于艺术生命的枯萎和终结,好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能否用新理念,新观点重新阐释中国画,在借鉴与吸收基础上,把本土文化与西方艺术融合,创作出让人一见倾心的现代中国绘画语言是关键。
当代中国绘画语言,我们可以思考东方的“线”和西方的“面”的融合,东方的“墨”和西方的“彩”的融合,中国传统画的“章法”与西方的“画面构成关系”的融合。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要刷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视觉图式,把传统画进行革新并注入当代精神,这样就能在中西艺术融合上找到可能,我认为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创作者,在全球化日益突显的当下,绘画语言中任何一种技法、材料、形式、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本身的思想、学识、经历都应该被作为资源无障碍的调度,来补充中国画的现代语汇。
Q:您平常比较关注哪些事物?会将其作为创作观念的思考并转换到您的艺术画面中吗?
成:我比较关注观念和自然。观念就是艺术作品出自艺术家的观点,艺术来源于人的观念,那么观念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观念是看不见的,艺术是艺术家大脑看不见的思想;自然主要是想通过自然物象分解丶重抅和简化,创造一种完全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纯碎心象艺术,来重新认识中国画,去转型去创新。
Q:您怎么理解艺术家的孤独?
成:在艺术创作阶段,我非常喜欢孤独,可以说是享受孤独,我会刻意离开家人一段时间,自己在山东老家工作室创作,在孤独的世界中完成艺术样式的自为生成。但平时我也享受与家人、朋友一起,那个时候更多地是艺术的思考。我会在思考很长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创作。
Q:未来的创作会有哪些新的想法或计划?
成:我个人从不拘泥于固定的笔墨程式,随感而随心所欲地创作,所以每一幅作品都不是单一的风格面貌,不重复生活,不重复自己的艺术主张,在作品里把尊重自己放在首位。
【结语】成忠臣拒绝被贴标签,拒绝程式化,他建构着自己的艺术世界,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