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4】

2017年02月15日08:29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见证俗世之爱】

  文艺复兴时期,文人大胆地运用玫瑰来比喻世俗之爱、女性美和情人,并将其与"及时行乐"和"玫瑰有刺"联系起来。在细致敏感的画家眼中,纷纷飘落的玫瑰花瓣又恢复了罗马时期的寓意--生命无常,成为他们青睐的主题之一。随着欧洲开始园林栽培,玫瑰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装饰性植物,并成为世俗爱的重要象征。

 The Empress Josephine 1805年

The Empress Josephine 1805年

   法国皇后约瑟芬也痴迷于玫瑰。传说,她对玫瑰的情有独钟还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英法战争期间,为了能定期将新的英国玫瑰品种运到法国,约瑟芬为一位伦敦的园艺家办了特别护照,使他可以同玫瑰一起穿过战争防线。为此,英法双方舰队甚至停止海战,让运送玫瑰的船通行。

被王公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人们比喻成“花之拉斐尔”的雷杜德

被王公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人们比喻成“花之拉斐尔”的雷杜德

《玫瑰圣经》

《玫瑰圣经》

《玫瑰圣经》

《玫瑰圣经》

  1798年,为了排遣拿破仑外出远征后留给她的孤寂,她收购了位于巴黎南部的梅尔梅森城堡,并在城堡中开辟了一个玫瑰园,在那里种下了当时所有知名的玫瑰品种。到1814年约瑟芬去世时,这座花园里已拥有约250种、3万多株珍贵的玫瑰。约瑟芬留下的不只是一个玫瑰园。1798年,当玫瑰园的花朵绽放时,约瑟芬向花卉图谱画家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发出了邀请,雷杜德一生最重要的创作开始了。这位年轻的画家历时20年之久完成了一部盛传不衰的图册,这就是著名的《玫瑰圣经》。

《冥想的玫瑰》 达利 油画 36x28cm  1958

《冥想的玫瑰》 达利 油画 36x28cm 1958

  这幅油画创作于1958年,只有36x28cm,相当于平常书籍印刷品的大小。一朵玫瑰漂浮在天空中。达利并没有给这朵玫瑰画上叶子或者是刺,它就那么安静地带着一颗水珠浮悬在天空中。花的下面,是一片广阔的荒漠中一小块若隐若现的绿洲小城。一对小人在眺望着小城,夕阳西下。作为观众的我们,只能看到他们小小的人影和被暮光拉长的背影。

  在达利的传记编年历里,简单地写着一句:1958年,达利和Gala正式进行了宗教婚姻。这对从1929年一见钟情,长相厮守的著名艺术界伉俪,在29年后终于结为夫妻。

《瓶装玫瑰》蔡志松 铅、青铜、锡 15×12×58cm 2008

《瓶装玫瑰》蔡志松 铅、青铜、锡 15×12×58cm 2008

《盒子玫瑰》蔡志松 铅、青铜、锡 6x5.5x21cm 2013

《盒子玫瑰》蔡志松 铅、青铜、锡 6x5.5x21cm 2013

  蔡志松《玫瑰》就是用铅的沉闷和花朵的绚丽传达爱情无不以痛苦为结局的无奈。2008年,蔡志松开始着手创作《玫瑰》系列作品,意图表现艺术家的爱情观。他打破人们意识中对玫瑰固有的印象,以铅的沉闷与厚重,表达自己对“爱情苦多于乐”的理解。对于“玫瑰”蔡志松这样解读:“爱情像大自然中的花朵,无时无刻不上演着盛开与凋零,永不停息;就像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开始奔向死亡,犹如这铅玫瑰,总有一天会因保存不善而损毁,变成沉重的垃圾。维护的成本远远大于自身的价值。”他劝诫,“渴望爱情的人们,三思!”

  【结语】“才子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玫瑰的象征意义让它成为了艺术家们的挚爱,但事实上,她自身的魅力同样不遑多让,千姿百态,馥郁芬芳。“盛放时不嚣张、不浓烈,凋零甚至枯萎时仍有余香。”有人将其视为爱情最好的状态,玫瑰如爱,爱如玫瑰。

(责编:王鹤瑾、潘佳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