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书写与诗心表达——李一其人其书

吕品田

2016年06月12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日常书写与诗心表达——李一其人其书

  李一章草《论书绝句·徐悲鸿》:磊落襟期任诋嗤,推排气象与时移。摛毫漫诧遒风骨,身是江南旧画师。

  李一楷书《白端砚铭》:端溪白石,凝脂闪银,肌理如玉,晶莹坚润,冰雪傲骨,绝俗远尘,得之珍重,朱墨相亲。

  研究和创作相结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优良传统。老一辈学者中,王朝闻、冯其庸等先生都是集学者与艺术家于一身的大家。得益于学风熏沐和表率影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者们普遍重视学术和艺术的兼修并进。

  在这方面,作为中年学者的李一尤为出色。他生于孔子故里,自幼习书,在书法上出道很早,来京城之前便已誉满乡里。上世纪80年代末,他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这以后,李一始终边治学边习书,笔耕著述不止,挥毫临池不辍。他出版了著作,主编了刊物,指导了研究生,同时书法创作也硕果累累,其造诣深厚的书艺以及风格鲜明的书风,为更多人所称道,社会影响日增。作为老朋友老同事,我有机会经常观摩其书作,并曾先后两次主持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书法展事,也曾听到或读到王朝闻、王伯敏、冯其庸、王学仲、沈鹏、薛永年等前辈对他的肯定。在我看来,李一集学者和书家于一身,在书法研究和书法创作两翼,都大有建树。

  长期以来,李一一以贯之地坚持中国书法艺术的两个优良传统:一是用毛笔进行日常书写,一是“我书写我诗”即书写自作诗文。今天,书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大大削弱,读书人多已丢弃了毛笔。然而,李一每天仍坚持用毛笔记日记、写诗文,尽量发挥书法的实用功能。莫言先生曾感叹,李一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乡下人、用毛笔写字的当代人。这样的稀罕,正是其价值所在。

  时下,人们多会谈论继承传统、延续文脉的重要性,但是身体力行地将书法还原到日常生活,在日常书写中了解和掌握笔性,开掘书法艺术的生活源泉,即便在书家中也还不够普遍。李一深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深知日常书写的重要性,因而他不仅认真向古代书家学习,还把毛笔作为日常的伴侣,把书写作为生活的有机部分,甚至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并在这种习惯常态中体悟书道的真谛和自然而然的生动情味。李一还坚持“诗书合一”传统,强调“我手写我心,我书写我诗”,努力追求“双美俱、两难并”的境界。出于对古代书论所强调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的深刻理解,李一注重书法与诗歌的内在联系,力求以诗意诗境激发书法创作。近年来,他推敲声律、练字练句、寄兴感怀,写了许多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画意盎然的旧体诗词,并以书法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他诗书合一、文质并彰的作品上,情真志远的诗词文采与高古浑厚的章草书法交相辉映,可谓字骨诗魂,读来让人赏心悦目、兴味深长。正如近期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一元复始——李一书法展”所呈现的,书写自作诗词已是李一书法和展览的一个重要特色。这让我想到,对李一来说,书写是其诗心表达的另一种方式,而诗心则是其书法艺术的精神之源。

  李一即入耳顺之年,这通常是艺术家创作的黄金时期。我相信,以其深厚的学术积累、宽阔的艺术视野和不懈的创作努力,李一的书法艺术定能日益精进,取得更大的成就。

(责编:潘佳佳、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