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写
培养对毛笔的亲近感
所谓“临摹”,其实既包含了临,也包含了摹。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否一定要经由摹再到临呢?
在倪宽看来,摹写是书法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且是最节约时间和金钱的方法。“如果你此前有很多错误习惯,或基本没写过毛笔字,通过摹写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因为运笔过程中,按得轻一点还是重一点,老师抓着你的手是做不好的,单靠语言也难以说清,而一旦你去摹写,笔要怎么走,力要用多大,慢慢就可以悟出来了。对于小朋友而言,这个事情简单好玩,而且培养了对毛笔的亲近感和掌控上的灵敏度。”
当然,摹写一段时间,如果觉得没太大意思,就可以临了。张思燕就比较主张成年人以临为好。“摹比较机械,成年人摹写起来可能会觉得无趣。对临、意临或者默写,以领会精神为主,发挥的空间会更大些。”
另外,张思燕还强调了读帖的重要性:“临帖要一以贯之,不能一种字体还没掌握得比较好,就进入另一种字体的临写。但通过多读帖,多看不同的书体,了解整个中国的书法历史、书法文化,对把握书法的精神、精髓是非常有帮助的。”
执笔
不必太拘束
近期,关于书法学习中的握笔问题,也有人对通常倡导的五指执笔法提出了异议。并指出启功先生曾说过,握笔就像拿筷子,没有一定之规。
对此,倪宽表示赞同:“握笔虽然还是要有所讲究,但确实不必太拘泥。写小楷、写大字、写榜书,所用毛笔大小不同,握笔方法也不同,不能一种姿势‘通吃’。尤其是五指执笔法,更适合坐着写,站着写就没那么舒服了,而且写起来比较容易累。其实三指握笔法好一些,就是接近我们拿钢笔的那种方式,写起来会更顺畅。”
张思燕也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强调执笔姿势还是有必要的,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就不必那么严格了。同时,在笔的选择上,她建议初学者用狼毫或者兼毫(里面狼毫、外面羊毫),稍微硬一点,比较容易掌控;羊毫太软,悬腕时如果手的力度不够,是很难把控的,容易打击信心;写得比较好了,再慢慢往软笔上靠,笔力就能慢慢练出来了。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