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993万美元成交的毕加索《盘发髻女子坐像》。
毕加索作品被神秘藏家以近11亿元人民币买下,刷新全球艺术品最贵纪录引发业界关注
“从拍场可以看到,当今藏家争相于各个门类竞逐最顶级的艺术作品,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已到来,其中对印象派及战后艺术需求并头齐进。”——佳士得全球总裁尤西·皮尔卡宁
近日,在佳士得(纽约)“展望过去”专场上拍的毕加索《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最终以1.79亿美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全球艺术品拍卖最贵纪录。佳士得全球总裁Jussi Pylkkanen尤西·皮尔卡宁表示:“从拍场可以看到,当今藏家争相于各个门类竞逐最顶级的艺术作品,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然而,由于这幅“天价”作品被一个电话委托方夺得,买主神秘让外界颇为关注。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孙林
“天价”作品被电话委托方夺得 买家成谜
毕加索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近日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行的佳士得“展望过去”特别夜场中,历经45次出价,最终以1.79亿美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高价成交,此事在艺术行业持续发酵。对于这幅最终通过电话委托成交的作品,背后买家之谜成为了媒体首要关注的焦点。
美国媒体《纽约邮报》刊文披露,该件毕加索作品的买家为卡塔尔前首相、亿万富豪贾西姆,并引发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但很快佳士得便发表公开声明,称其“纯属谣传”。但佳士得对真实买家的相关信息仍旧缄口不言,收藏周刊记者通过多方途径,也仍未获得回应。该幅作品买家是谁,至今仍成谜团。
对此,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分析:“每个买家风格不同,有人低调,对于这一点,拍卖行必须遵守约定。”
值得注意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拍卖当晚,也不乏中国藏家的身影。但最后,这幅“天价”作品被其中一个电话委托方夺得,而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则以2993万美元(约合1.85亿元人民币)竞得毕加索的另一幅作品《盘发髻女子坐像》。
藏家对印象派及战后艺术需求并头齐进
这幅作品在上拍前,1.4亿美元的估价已经受到全球藏家的关注,而近年现代艺术作品的持续受捧,更使得相关拍卖行作出适当的倾斜,佳士得全球总裁尤西·皮尔卡宁在邮件中回应收藏周刊记者时表示,“当今藏家对于上佳质量(的作品)及追捧现代主义的需求,使得我们特别筹划这个专场拍卖,呈献过去20世纪中最伟大的艺术天才所创作的最优秀作品。”
这个名为“展望过去”的特别夜场,是纽约佳士得在春拍之外特加的策划,拍品的门类横跨一个世纪,包括20世纪早期克劳德·莫奈的作品、巴布罗·毕卡索的重要作品和马克·罗斯科在战后现代主义的巨作。尤西·皮尔卡宁表示:“从拍场可以看到,当今藏家争相于各个门类竞逐最顶级的艺术作品,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已到来,其中对印象派及战后艺术需求并头齐进。”
《阿尔及尔的女人》系列作品为何那么火?
德拉克罗瓦的原作《阿尔及尔的女人》,是艺术家赴摩洛哥旅行访问后创作的作品。他到达阿尔及尔时,不仅观察了它的外部世界,还走进人们的家中,甚至被允许进入女人的闺房。他用绘画语言表现了当地充满异国情调的生活。毕加索深深为之着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着手创作属于自己的15幅《阿尔及尔的女人》系列作品。并从A到O分别为这些作品进行编号。此次成交的O版本油画是毕加索《阿尔及尔的女人》系列作品的最后一幅,完成于1955年2月。
与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手法不同的是,毕加索凸显了作为立体主义代表的个性,画面犹如破碎的镜面,互相融合又互相挤兑,形成了独特的画面张力,它不同于写实主义的固定视觉,而是在平面的空间中加入了时间位移的概念,使得不同时间所看到的不同面目融合在同一个平面,形成了他鲜明的立体语言。而尤西·皮尔卡宁也表示,《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是毕加索标志作品。
知多D
《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 20年前被神秘藏家以3190万美元买下
1956年,收藏家维克多·冈茨和莎莉·冈茨夫妇从毕加索的经销商亨利·卡斯维勒手中,按其提出的要求,以21.25万美元的价格全套买下了这15幅系列画作。
但后来由于资金问题,他们无法持有整套画作,于是把其中10幅卖给了谢登堡画廊,留下了C、H、K、M和O版本。“C”版本在1988年维克多·冈茨去世后售出。剩下的4幅,包括“O”版在内,都作为独立拍品于1997年在佳士得(纽约)拍出。这一系列的成交总价达2.065亿美元,创下当时私人收藏系列的拍卖纪录。《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以3190万美元天价被伦敦艺术品交易商Libby Howie代理神秘藏家买下。超出1200万美元估价的两倍。时隔将近20年,这件作品再次现身拍场。
毕加索曾认为 艺术是一种商业手段
贝斯·威尔可能是经销毕加索作品的第一位法国经销商。她最初共花了100法郎购买三幅斗牛图,而且立即将其转手卖得了150法郎。
毕加索西班牙籍侨民的身份和他蹩脚的法语,加之对组织(“熊皮”,一个藏家和艺术经销商的组织名称)的不信任,很可能妨碍他在沙龙中展出作品。这导致他尤其依赖经销商。后来,贝斯·威尔把两个毕加索的作品以200法郎“高价”卖给了另一位经销商安德烈·莱沃,对此,毕加索认为莱沃正是他心中幻想的那种买主类型。
毕加索曾承认他创作了《亲昵》,并想卖了它:“我正生活在懊悔中,我想做些事来挣点儿钱,承认这一点,我觉得有些羞愧,但事情终归是那样,于是我画了那幅色粉画,我卷起画稿拿着它到了威尔那儿——她住在蒙马特,在巴黎的另一头。那天天空中正飘着雪花,我将那张色粉画夹在腋下……她没有多少钱……我离开了……留下了那幅画……”一年之后,威尔把这幅画卖给了莱沃。
毕加索坦率地承认他的商业目标,这可能会使一些人感到震惊。这些人所受的教育使他们相信,至少在前卫艺术中,艺术创作是不考虑获利的,但这种理想主义显然并不符合毕加索的动机。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商业手段,这种想法将这位前卫艺术家稳固地置于商业发展的传统之中。
实际上,从法国的事业伊始,毕加索便发挥他的艺术和社交天赋来扶植那些能够提高他的声望并使之发财的人。他为三位赞助者:彼得罗·马那史、古斯塔夫·柯奎尔特(评论家兼收藏家)和沃拉尔德分别创作了肖像,这反映他逢迎的行为更直接了,这个表明了他很了解商业成功与评论褒扬之间的关系。
(参考迈克尔·C·菲茨杰拉德著的《制造现代主义:毕加索与二十世纪艺术市场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