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活动在省图书馆开幕,活动通过展板向观众介绍古籍保护常识,展示我省近年来的古籍保护成果。
我省是珍贵佛经文献收藏大省,唐代敦煌写经,辽、宋、元、明时期的《大藏经》珍本,我省皆有收藏。截至2013年,我省共有264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佛说北斗七星经》是其中的翘楚。它是珍贵的宋版,为公元986年宋绛州郭下宋守真写造,赵寓雕刻,刷印后广施于众。经卷是目前省内发现最早的宋代雕版印刷品,原藏曲沃县东凝广福院,1979年由山西省图书馆收藏。此书是目前存世的唯一孤本,历史、学术价值非常高。
文化部规定古籍数量在10万册件以上或收藏古籍善本数量在3000册件以上的重要古籍收藏机构,可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我省有6家单位获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博物院、太原市图书馆和祁县图书馆。此外,我省还启动了《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山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制定了名录及重点单位评审标准。目前共评选《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562部珍贵古籍和14家“山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组织制定《山西省珍贵古籍保护条例》及《山西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保护条例》,确保评选成果的保持。
据省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古籍大多具有数百年的历史,纸张在岁月中日渐脆弱,因此古籍保护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古籍修复。而这对修复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古文基础、版本目录学、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学科知识。(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