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路杰专栏

勤政敏学 香港苏富比07秋拍之帝王玺印

2014年07月23日10:02    来源:人民网-艺术收藏频道    手机看新闻

(媒体对本人的专访)

  记者:据我所知,苏富比此次拍卖了几方乾隆时期的帝王玺印,同样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知识。您能具体说说么?

  路杰:好。这次一共有6枚乾隆时期的玺印参加了拍卖。除一方竹根雕御制的“大圆明镜印空旷”长方形玺是在“镂月开云”的专题以外,其余的五方都是在“皇京西幕”的专题内。对于这段历史,我本来真是不愿提及太多,但是为了更多的读者能了解到拍品中的细节和当时的背景,我想还是有必要先简单说明一下的。首先,这五枚印章都有准确的来源,均出自景山北端的“寿皇殿”也都是在1900年被掠至法国的。当时时任海军军官的法国作家皮爱尔,罗提在日记中写到“1900年10月23日,星期二……去往‘紫都’的另一端参观‘祖庙’。如今,‘祖庙’由我们的海军陆战队把守,这里是万圣至尊亡故的帝王们的先贤祠,是不允许人们靠近的庙堂……在箱子的格子里,在那隐秘的双层底中裹放着成百个君王的玉玺,用整块玛瑙,玉石或金子制成;他生命中的任何情形及他在位时的任何法令都需要这些沉重的印章;这些无价的玉玺,在皇帝下葬后从没有人再碰过,在这里已经沉睡了两百年了。”这段文字中的“紫都”就是现在的紫禁城。而文中所说的“祖庙”就是紫禁城北端景山内的“寿皇殿”。是供奉清代帝后、祖先神像,同时也是葬前的停灵的场所。日记中详实的纪录了所见所闻,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些拍品的可靠来源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环境。其中最能代表皇帝权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玺印就是“太上皇帝”圆玺了。制作材料为上等的和田白玉,通体油润,整体呈圆柱体,顶部经过沁色处理为红褐色,古朴凝重,不上手仔细辨认,会误以为是玉料本身的皮壳呢。红沁部分巧雕八卦中“≡”卦图案,左右环绕浅浮雕双龙。语意暗表“乾隆”帝号。这种特殊符号的运用,在同时期各类宫廷器物上也是多有使用的。印文为篆书的“太上皇帝”。圆柱形表面通体雕刻乾隆亲自为此玺所做的《自题太上皇宝》的御制诗。刻工流畅,制作精细,可谓乾隆御用玺印的代表作。(图一)

  记者:哦,既然印文是“太上皇帝”那就应该是乾隆80岁时用的吧?那这么名贵的印玺,使用过么?都使用在哪里?

  路杰:对,这方玺印应该是1795年制作的。据故宫藏《乾隆宝薮》记载,乾隆当太上皇帝期间,共刻制不同尺寸的太上皇帝御宝二十多方。喜好收藏印章的朋友都知道《乾隆宝薮》是咱们国家所藏的乾隆皇帝一生所有玺印的印谱。而这次苏富比拍卖的这五枚玉玺都在这本印谱中有明确的著录。包括材质,尺寸,印文等细微之处的比对都完全吻合。作为乾隆皇帝重要的宝玺之一,此枚圆玺经常钤用于清宫内府收藏的书画作品上。喜欢书画的朋友,不妨看看清宫旧藏的历代书画,一般都可以看到这枚玺的印文。像著名的《五牛图》《中秋贴》上都有用。

  记者:您说的这枚圆玺最后的成交价是多少?

  路杰:当时的估价仅为1500万,最后的成交价达到了4500多万。比估价高出3倍还多。

  记者:看来,这里面的故事看来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呢。那其他的几方玺印又都是什么内容呢?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路杰:其中还有一套非常有名的“八徵耄念之宝”和“享用五福”的套用印。(图二)这两方宝玺的使用,我们也可以在现存的清宫古籍中见到。质地都是上等的和田白玉。“八徵耄念之宝”是乾隆五十四年,为了迎接他八十万寿时做的。这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都有详细的记载。需要说明的是“八徵耄念之宝”只是一方主宝,而“享用五福”则是他的引首宝。所以说他们属于御制套用宝玺。此套拍卖的宝玺其实还差一枚副宝。也就是说他还应该有一枚副宝玺印。根据清档纪录印文应该是“自强不息”。在用的时候,这三枚印章同时配合使用。印文主要是反映了他在归政前以天下百姓为念,孜孜求治,勤于政事的心态。最后是以1580万成交的,同样是超过估价近3倍。此外还有一枚寿山石质的方玺,上圆雕三条螭龙,盘踞山石之上,生动自然。(图三)印文为“四时佳兴与人同”是乾隆皇帝做皇子时所不多见的诗文印章之一。这方宝玺也和上面的套印一样,也不是独立使用的。和他所成套的还应该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和“乐寿堂”两枚宝玺。从其中的印文,我们也能体会当时乾隆那种自然平和的心态。

记者:的确,听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能体会到乾隆做为“宝亲王”时的心态。尤其是“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句,更是值得我们去细心体会和学习。

路杰:最后我想同大家一起分享的,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方。印文为“四海有民皆视子,一年无日不看书”的交龙钮白玉方玺。(图四)不仅从印文中透露出乾隆皇帝当时博大的心境。也同时反映出他敏求好学的思想。一幅跨越几个世纪的“劝学图”赫然在目。几百年前的帝王既是如此勤学求知,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呢?透过历史,通过文物,使我们对自己能有所新的认识和提高才是文化所传承的真正意义!

(责编:董子龙、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