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鼓浪屿建馆收藏6800余种珍稀贝壳(组图)

陈冬

2014年04月28日10:17    来源:福州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鼓浪屿新添贝壳博物馆 收藏6800余种来珍稀贝壳(组图)

贝壳博物馆昨向市民游客开放,鼓浪屿多了一处新景观。

  贝壳博物馆昨向市民游客开放,鼓浪屿多了一处新景观。

  由防空洞改造而成,昨起向市民游客开放,收藏6800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贝壳

  这是鼓浪屿整治提升行动中的又一举措,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人文品质

  厦门网-厦门日报4月27日讯 (文/图 记者 陈冬)鼓浪屿鼓声路5号,原本是个防空洞,战争时代是避难场所,如今,它实现华丽转身,成为鼓浪屿又一新景观—贝壳博物馆。昨日,这个神奇的贝壳世界向市民游客开放。

  步入贝壳博物馆,可见三个船形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五彩斑斓、形状奇异的珍稀贝壳;再往里走,成百上千种贝壳让人眼花缭乱;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贝壳梦幻世界更是美轮美奂。

  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改造为博物馆,并同步建设厦门禅心书画院,这是鼓浪屿整治提升行动中的又一举措,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岛上的人文品质。改造时,首先要除去小的落石,大的则用钢结构支撑,再利用岩石倒模与周边造景相配合,最终呈现出别具海洋味道的贝壳博物馆。

  目前,馆内共有6800余种珍稀贝壳,这些贝壳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和国内各大海域,其中仅有100多种平时能在厦门海域看到。这些散落世界各地的贝壳,集结鼓浪屿贝壳博物馆前后花费了约两年时间,其间得到我国独立贝壳学家何径的大力帮助。1969年,美国著名的贝类学家Peter Dance出版了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稀有贝类》,书中列举了50种当时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贝壳,这些您在鼓浪屿贝壳博物馆都能看到。

  今后,鼓浪屿贝壳博物馆还将作为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实践基地,开展海洋文化的学习、培训、研究活动。

  小知识

  贝壳 日常所说的海螺、海贝、河蚌、田螺、蜗牛等等,都属于科学上的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的外骨骼就是我们常说的贝壳。自古以来,贝类就在人类的饮食、文化、艺术、医药和科学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宝贝精选

天王宝螺

  天王宝螺

  产地:菲律宾

  天王宝螺的壳十分坚固,表面的珐琅质看起来极为平滑,富有光泽。背部棕褐色间,有白色和蓝色大斑点。

  如今的天王宝螺虽不再是绝顶稀有的种类,但由于产地菲律宾已将其列为保护动物,禁止出口,所以收藏到一枚品质出众的标本,仍是许多贝壳爱好者的梦想之一。

天使之翼海鸥蛤

  天使之翼海鸥蛤

  产地:美国东部至巴西

  前尖后圆,犹如天使翅膀的一对白色贝壳,质地很脆,上面具有许多细致的放射肋,而且每条肋上都有着许多间距相近的鳞片,看上去如同鸟的翅膀一般,惟妙惟肖。

  在古巴和波多黎各,有食用海鸥蛤的传统,据说味道十分鲜美。而被食用的贝壳,洗干净后会被镶嵌到镜框里制作成装饰品,可以说,它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多用途贝类。

  作者:陈冬

(责编:潘佳佳、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