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画坛奇景:名不副实的名片

2014年04月21日14: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名不副实的名片

  何卫平

  名片,古代亦称作名刺、名纸、名帖等,500年前,明代苏州的画坛领袖文徵明就曾感于名片投收的虚妄与苦闷,作诗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相较于明代,今天以商业交往为旨归和以印刷技术为前提的名片,比明代泛滥了不知多少倍。

  藉绘画谋生的画家们,在没有获得政治和商业地位之前,尤其好发名片,作为一种交流与联络的依据,发名片本无可厚非,只是接手看过,名片上的各种头衔不免令人瞠目结舌。以笔者所见,就有大量闻所未闻之名目,如“全球美术家协会博学理事”“世界美术家协会功勋会员”等。这类名片上习惯以宏大定语如“国际”“全球”“人类”等美术协会冠之,标榜其专业身份;以“国宝级画家”等政治术语来修饰自己;同时,也有“江湖”画院的名誉院长、副院长、画派创始人、画法宗师以及海外各种耀眼的头衔,堂而皇之地印制于名片之上。有的名片还以折页的方式扩大印制篇幅,从而增加更多信息,甚而印着各种认证资质、代表作、收藏及拍卖纪录。我亲见一名绘画水平相当于美术学院二年级新生水平的山水画业余“票友”,名片上印制着某单位认证的“大师”证书,且被“中国国际书画润格中心”颁发的“润格证书”上明确地区分国际与国内不同的价位,竟达80万元/平方尺的天价。

  这些名片上的身份和头衔哪些是货真价实的,哪些又是虚假伪造的,是自封的,还是授予的,圈外人显然不明就里。“艺术无价”的定性概念让艺术界浑水摸鱼的“票友”们愈加大胆,他们通过名片、画册以及系列包装提升他们在业余收藏家或暴发户眼中的地位,从而乘机牟利,而被蒙蔽的买家们,多对艺术界毫无了解,以为买了名家大作,视为珍宝。

  相对来说,圈里人对这些名片上的身份和头衔知道得要多些。据笔者观察,这些名片有的确实名不副实,或者干脆就是虚假的。美术界的名片造假,常常虚张声势,混淆视听,如有愿者上钩,还可能骗人钱财,但比起食品、医药等行业的造假行为,尚不会害人性命。笔者曾就此问题专门咨询了在检察院任职的朋友,对方答复是:名片造假在未构成重大财产损失且无客观证据的情况下,不会构成刑事犯罪。

  美术界名片造假,其根本是由社会规范与经济观念的失衡和失调造成的。如何根治,涉及政府调控和民众观念等多方因素,且需要时间去逐步推进。但对其进行有效的抑制,在一定时间内或可奏效。例如,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教育部门亟须普及大众艺术常识,提高书画鉴赏能力,相关专业领域应及时对此现象进行调查,并适时公布调查结果,以正视听。

  新近“打老虎拍苍蝇”的反腐行为生效,美术界的高价画作受到重创,绘画有望回归自律,这对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是一次促进。在此背景下,笔者建议政府执法部门应将名片造假纳入行骗法条,全国各级美术协会、美术馆、美术高等院校、画院、媒体也应该积极关注,大家合力从维护行业基本规范做起,进而辐射社会和大众。同时,提请诸位批评家、媒体人,如果也深感“名纸朝来满敝庐”,就先从拒收名片开始吧!

  (作者为青年批评家)

(责编:鲁婧、张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