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主创现场玩自拍
萧红、萧军、丁玲、鲁迅,这是曾无数次出现在课本上“背诵以上段落”的名字,也是一段逝去的文学历史。昨日,电影《黄金时代》在京宣布将于10月1日正式公映。许鞍华、李樯接受记者采访详解这个民国文学江湖,他们想拍的不是才子才女、大家名家,而是一个个真实的人。
导演许鞍华找到编剧李樯,请他写《黄金时代》剧本时,这样一句话打动了后者:“其实我挺羡慕萧红,虽然30岁就死了,但她用30年做了很多人穷尽一生想完成的东西,死而无憾。”还在二十几岁时,许鞍华就想拍一部关于萧红的电影。这个早逝、被各种男人抛弃的人,总被说成是最悲惨的民国女作家,这在许鞍华看来是一种误读,从萧红的作品中,她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的,李樯认为:“在当下这个和平时代,我们觉得萧红很苦,但如果每个女人都像她一样,人生其实挺赚的。”同样以写字为生,李樯更欣赏萧红的率真:“很少有萧红这样的作家,用裸露的状态展现自己的灵魂,她是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只写自己经历的。一般作家写作都是虚构,即便写经历也是经过主观思维加工,萧红非常坦诚。”
在这样一对编导的镜头下,常被附加上萧红身上的悲剧性、哀伤或许会减弱。因为许鞍华是以这样的态度拍摄影片:“我总在勉励自己回到那个年代,回到那些人当时的心境,而不是用现在的眼光,不把他们当成才子、名作家,而是作为一个人。”
因此,萧红曾被两个男人抛弃,她也抛下了自己的两个孩子,这些被人们诟病的历史,在《黄金时代》中都会有所表现,“这部电影不是宣传萧红,而是如实的报道,不会评判她的对错,只以开放的方式说这件事。”相应的,萧红与鲁迅之间似有若无的情愫,也不会被大加渲染,除了爱情,片中还有友情、亲情。
【她们】
演文艺,其实也是真文艺
拍民国,尤其是拍民国著名作家,其实是件挺难的事。百年不足以让这些人完全成为史书中的文字,他们的气质、思想,多少都还渗透在当下的时代中。要演绎这样一些人物,单单只靠演技显然不足够,那些与人物相似的气场才是传神的关键。
汤唯演绎萧红,郝蕾演绎丁玲,而在她们身上,是否有与这些文艺大家相似的灵魂,发布会上的只言片语或可窥见一斑。
汤唯VS萧红
想想萧红,汤唯泪洒当场
回忆、故土,这是萧红笔下最多的东西。敏锐、怅惘,这是人们对她文字的最多评价。当然更多的,是红颜薄命、空负才情、情路坎坷。
刚出现在发布会上时,汤唯是有些发蒙的,演员们都在回忆拍摄期间导演的细心呵护,她却仍在忧伤:“以后再也不要演这样的角色,一个人从头到尾参与,看着每个演员来了又走,又来了,又走了,太难受了。”对那个演了5个月,104组戏的角色,她竟也说道:“对萧红的理解仍然在继续,从来没有从客观的角度看过她,完全跟着导演的直觉走,也许等电影上映,也许再过1年、10年,在我自己的人生体悟中,才能更了解她是怎样的人。”说到这里,被迫从角色中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视角看看萧红这个人,她竟然泪洒发布会现场,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擦了半天眼泪。
郝蕾VS丁玲
没所谓文艺,没所谓大片
丁玲,一个月前网络中再次流传她的一篇文章,《三八节有感》:“‘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不论她的文学性究竟如何,从“爽直并不粗暴”、“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这类的评价中可看出,这实在是一个性格女人。
郝蕾的直爽与之相似,记者提及“文艺”,她回答:“我不承认谁是文艺演员,表演不分文艺、商业,只是每个人际遇不同,遇到的人物不同。”记者提及“大片”,她回答:“在我看来没有所谓大片、小片,只要你觉得值,能做好,就可以去。如果觉得自己演不了,也别耽误人家的事儿。”记者再提及“当妈的变化”,她回答:“人不可能一生保持一个状态,这不是变化的问题,顺其自然、尊重当下,它就是你的黄金时代。”
每一个回答都像是梗着脖子在抗拒,却都是真切的大实话。(特派记者万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