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濒临失传的制陶工艺

2014年04月01日16: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濒临失传的制陶工艺

制陶工艺 濒临失传

  制陶工艺 濒临失传

  有位诗人在赞美黑陶时写道:沉思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静美在泥水与火焰的拥抱中,呼吸在远古与未来的跳跃中,升华在理智与情感的撞击中……黑陶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有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但它又有超越于一般地域文化的特征。

  我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史书载:“神农作瓦曰陶。”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陶埏》对陶器工艺有这样的概括:“水火既济而土合。”

  安徽省潜山县痘姆乡自古以来就有“皖西南陶瓷之乡”称谓。据潜山县志载:痘姆生产陶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名气。《新唐书》载,舒州同安郡(今潜山)的“土贡、酒器”在朝廷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陶瓷酒具三年一贡。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道:“舒州杓(陶器酒具)力士杓,李白与尔同死生。”

  在痘姆乡一间低矮的土坯棚里,一位制陶艺人,将一块偌大的黄泥团,堆砌在水泥板上,用手不停地揉捏,将泥土里的杂质剔除,经过不断揉捏的泥土,制成的陶坯细腻平滑。将捏制好的黄泥团放置在飞速运转的陶车上,通过制陶艺人双手的拿捏和控制,不到几分钟便神奇地变成了一个陶罐的泥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团黄泥瞬间变成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痘姆乡政府所在地旧称“马道头”,又叫“窑头”,地下沉积了大量优质的红黄黏土,非常适合制作陶器和砖瓦。据附近的薛家岗遗址考古发掘考证,痘姆制陶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痘姆陶瓷以黑陶为主,黑陶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大体需要14道工序:找土-晒土-碾末-备料-揉泥-除杂-摸底-接坯-晾干-上釉-晾全干-进窑-成品-出窑。一般制作一件成品陶器需25天左右,这样烧出来的陶器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四大特点。

  如今的痘姆乡生产的主要产品是陶器,有米坛、咸菜坛、酒坛、砂锅、水缸、花钵、古乐器等十余个品种。虽说痘姆制陶发展迅速,技术不断更新,高峰期制陶厂家发展到100多家,陶器从业者近万人。但纯手工作坊无法与机械化生产抗衡,产品销售萎缩,这给传统工艺造成不小的冲击,使许多身怀绝技的制陶艺人纷纷改行。正因为历史悠久且全为手工制作,2008年,痘姆黑陶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

  现在,整个安徽省纯手工制陶也只剩几家,痘姆目前仍坚守传统工艺的不足50人,且都在50岁以上。由于手工制作陶器时间周期长,工序多且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收入低,致使当地许多年轻人不愿传承学艺,致使传承千年的制陶绝技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

  ①制作陶器之前,需要反复地揉捏泥团

  ②每一道工序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很复杂,比如接坯

  ③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一步

  ④给晾晒干的陶缸上釉

  ⑤陶坯在飞快旋转的陶车上,在有经验的老艺人手中瞬间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⑥入窑焙烧是制陶的关键工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所烧陶器质量差,成品率低

  ⑦现在的制陶师傅一般在土棚屋工作8个月,剩余时间则在家务农

  ⑧制陶师傅将陶器装入窑里,整备烧制

  ⑨制陶要细心加耐心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现在的年轻人很难耐住这种寂寞

(责编:董子龙、张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