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曲永建专栏

曲永建陶瓷教学(二)什么是磁石?

2014年03月20日16:47        手机看新闻

  一般为露天矿(见实物)为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含有高岭石、长石等岩石状复合物,观察原矿石可见散在的闪亮绢云母颗粒,外观有白、米黄、青色等。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景德镇瑶里、三宝蓬的磁石也适于釉用。用磁石单独制瓷即为“一元”配方,磁石经水碓粉碎——陶洗池——原料在高地势的池中化成泥浆,顺水流向低处的池中,逐一而下,最后一池的泥浆沉淀于池底,干固后划成砖装泥块,清代时把这种泥块叫作“件”,按器物需要之“件”数上转轮拉胚。过去有在淘洗过程中加入吸铁石以降低铁含量之说。由于单纯磁石Al2O3含量低,造成瓷温度低而易于变形,热稳定性较差,热稳定系数可能小于8,彩陶在3——4之间,瓷胎断面手感较软,叩之声音不够清脆。国内外陶瓷学者通过对景德镇宋代瓷大量试样的研究,已对其化学组成和聚类谱系有了较明确的分布图(“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P326)。“一元”配方瓷胎的Al2O3含量多在18%左右。从南宋时期田窑出土瓷片的断面及釉面上观察有可能景德镇自南宋开始已经使用二元配方。而明早期的一些民窑有明显开片的青花瓷有可能还在使用一元配方(见标本),有的胎中铝含量仅为18.2%,由于胎中的长石较多也可以减少开片现象,这需要更多数量的标本检测才能确定。二元配方的元枢府瓷Al2O3含量最高已达21.59%,与成化官窑相似。铝含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对瓷片断面的粗细和硬度体会出来(见标本),粗软为明万历晚期之后,粗硬则多为清晚期。明天启之前的胎断面粗且绵软,清代的无论粗细均显硬而划手且丝光感强。宋代“一元”配方的瓷胎,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釉面普遍开片,即使不开片也会出现或长或短的条形惊纹(裂纹)。一些明早期二元配方的开片是由于青花瓷盛行之初,需求激增,我们可以理解为“坯件”与高岭土的配比不当或胎中磁石颗粒过粗而造成(见宋代标本,注意:景德镇与耀州、钧、龙泉、磁州、定窑器型、器足之比较)。

  景德镇青白瓷生产的时间可能在五代或唐晚期,主要分布在以湘湖为主心的南河流域,以黄泥头、白虎湾、湖田、南市街、三步源等地为代表。有的青瓷与青白瓷出土于同一地层,可能说明青白瓷处在一个试验阶段,其后青瓷嬗变为青白瓷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石虎湾五代青釉的氧化钙含量(17.18%)和三氧化二铁含量(1.43%)均较高,青白釉瓷是以降低釉灰的添加量,即钙、铁的含量而成就了市场选择的“影青”,也就是说景德镇青瓷的退出,是基于五代之后人们审美需求和技术进步。宋代已发现的窑址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等窑。其中以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的湖田窑规模最大,产品丰富,质量精良,也是后来元青花的产地之一。

  《陶冶图说》云:器之所成,窑火是赖,计入窑至出窑类以三日为率。至第四日清晨开窑。经测试:五代至宋烧成温度微生烧在1200度以下,过烧在1250度正负20度。元代正烧温度1280度正负20度,明代正烧温度1300度正负20度,清代正烧温度在1300度以上。烧成温度逐步提高有赖于高岭土比例的增加。 

(责编:董子龙、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