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艺术市场乱象:专家因鉴定获几十万评估费

2014年03月18日11:13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艺术市场乱象:专家因鉴定获几十万评估费

  原标题:艺术市场乱象:有专家因鉴定获几十万评估费

  从去年开始,《功甫帖》真伪之争就沸沸扬扬,几个月仍悬而未决,在各方争论和博弈之下,这一作品的真伪和作品背后的纠纷更为扑朔迷离。《功甫帖》事件已从一件书法作品的真伪之争演变为引起广泛关注的公共话题,鉴定的“艰难”过程让人充满疑虑。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真假”鉴别,已经成为社会难题。据统计数字表明,目前能够在市场流通的齐白石作品总量不会超过1万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齐白石作品上拍量约2.5万件,远远超过真品存世量。像黄胄、陆俨少、张大千、傅抱石、程十发等近现代名家、大家作品,作假者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断言,流通于市场上的名家作品,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赝品。就连新近莫言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书法作品不断升值,他也坦言坊间流转的以及在多次拍卖会上出现的莫言书法大多非真品。众多的“罗生门事件”已让中国书画市场面临空前的诚信危机,赝品事件频发考问着书画艺术品市场:艺术品的真伪究竟是谁能够说了算?

  笔者在走访拍卖鉴定机构时了解到,正常情况下鉴定往往不是“一锤定音”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论证的过程。鉴定的专业性很强,需要考证、甄别复杂多样的因素,难以一次性得出准确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权威专家也并非万能。有的专家受鉴定水平和眼光所限,从而把假说成真,将真说成假,也有的专家通过日后丰富阅历知识,本着对收藏负责的态度,推翻之前观点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文化艺术品鉴定需要长时间的论证,才能意见趋于一致。

  但是,当下市场假货充斥,中国的文物、书画鉴定显现出窘困、缺失的状况,恰恰与艺术品鉴定者的职业操守缺失有直接关联。以2011年鉴定专家为自制的“金缕玉衣”做鉴定,称其为“罕世珍品”并开出了24亿元的天价评估为例,在鉴定过程中,专家甚至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都没打开,只围着玻璃柜子看了会就做出了判断,纷乱过后,这些专家则获得了几十万的评估费。这些鉴定专家受金钱、人情和权势的左右,有意将假说成真,或将真说成假,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失去了良知、人格和职业道德。而市场中大量存在的伪专家学者,更是打着国家部门的旗号开鉴定证书,靠仅有的一点理论知识收取鉴定费,自身并无多少鉴定功力,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当前,鉴定法律法规严重空缺,国家几乎没有配套的文物鉴定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成熟的市场秩序,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的空白,更加剧了市场乱象。

  又是一年“315”,如果说在喧嚣浮躁的市场中,以自身经验为准绳的鉴定体系已经濒于瓦解,我们更呼吁从事艺术品交易的各个环节严守行业自律,科技、法律手段的尽早建立、完善。只有细心求证,去伪存真,遏制制假、售假、拍假泛滥的现象,才能还书画艺术一个高雅纯正的境界,引导大众的收藏行为回归理性。 (东野升珍)

(责编:鲁婧、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