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古玩市场赝品充斥:捡漏心理是祸源

2014年03月13日09:41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古玩市场赝品充斥:捡漏心理是祸源

□明明 绘制

  □明明 绘制

  原标题:古玩市场赝品充斥 捡漏心理是祸源

  □ 胡建平

  3月8日,山东生活频道在潍坊开展的公益鉴宝活动虽然人气爆棚,民间收藏热度不减,但面对众多藏品,现场的鉴定专家却高兴不起来,原因为何呢?

  九成赝品:

  捡漏是祸源,地摊是重灾区

  “现在民间收藏的假货比例很高,特别是古玩类藏品,赝品达到90%以上。”大众公益鉴定团首席鉴宝专家赵景华向笔者介绍,艺术品收藏本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但如今的古玩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市场上不断出现的赝品已经有了并继续有着稳定的、产量庞大的货源。仿制、做旧产业遍布全国各地,覆盖了玉器、瓷器、青铜器、书画等几乎所有门类。其产品种类丰富,高、中、低档次俱全,甚至还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启了“定制服务”。更可悲的是,在古玩市场,各种虚假鉴定、虚报成交额、联手做局等不法行为经常出现,甚至拍卖的假货比例也很高。

  鉴宝活动现场,一位东营藏友的十余件古瓷器、古玉,均被鉴定为现代仿品。这位藏友后悔不已:“当初感觉,元青花才五万多,简直就是个“大漏”!而且从型制到花色,都很符合元青花的特点,所以就出手买了。”

  “今天一位藏友,拿了一枚花几百块钱从文化市场地摊买的‘永乐通宝’,如果是真的,这属于孤品,比较值钱,得40万元以上。”工艺鉴定团首席古钱币鉴定专家刘春阳告诉笔者:“可惜是假的,从地摊上出现的可能性极小。”

  “如今像闻名全国的潘家园等古玩市场已经被中低档仿品占领,变成了赝品的批发市场、杂货铺。但对藏友来说,‘捡漏’心理是上当受骗的根源。很多假货贩子,通过编织各种精彩故事,甚至说得至真至善,或者和其他‘托儿’一起做局,坑害藏友。”赵景华说,“按图索骥是上当受骗的另一种常见原因。甚至有位假货贩子告诉我,一知半解的,比一点不懂的人,更容易骗。所以,买古董,不要仅仅依靠一点小常识就买东西”。

  专家支招:

  远离地摊,签订购买合同

  据赵景华介绍,很多假货贩子,常见的骗局就是祖传、从地里挖出来的、某名人的后人流出来的等等。但无论故事多精彩,首先要看东西是否正确。

  “流动摊位,骗上一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发现东西不对,很难再找到他们。”赵景华说,“一些固定的古玩商铺,因为长年经营,相对比较稳定。如果看好哪个藏品,最好与商铺签订‘无条件退货’的合同,并通过把藏品的各角度照片附在合同之后,甚至应该通过精准的仪器称重,一旦发现东西拿不准,或不被看好,就可以及时退货。对古玩真假的判断,因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没有权威的国家标准,如果签订的合同是‘如假包退’,一旦在真假问题上和商家发生争议,就无法退货,所以,签订的合同最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条件退货’”。

  “这些专门卖古董的,首先自己就是个这个行业的专家,是不可能让你捡漏的。”刘春阳介绍,“捡漏会有,但不可能常有,更不可能出现在地摊上。很多价格远离市场价格的东西,首先就应该警惕,收藏玩得是文化和品位,而不应该是投机。如果拿着投机、侥幸心理玩收藏,很容易吃亏上当。”

(责编:鲁婧、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