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谁是当代书法的权威

2014年03月13日09:38    来源:美术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谁是当代书法的权威

一般而言,我们对书法权威的理解,就是指在创作水准和社会影响力上达到世所公认的那些大家和大师。而使他们成为权威的基础是他们出色的作品和学术成果。

关于权威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有比较重要的三层意思,即一是指权力与威势;二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三是指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和事物。因为要谈书法界的权威,所以我这里所要讨论的主要倾向于后两种。

一般而言,我们对书法权威的理解,就是指在创作水准和社会影响力上达到世所公认的那些大家和大师。而使他们成为权威的基础是他们出色的作品和学术成果。比如我们说王羲之是权威,说苏轼是权威,说康有为是权威,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作品及其理论成果已经获得了历代书家的推崇和认可。尽管某些人对他们持有异议,但总体上而言,还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当代人对书法权威的认同有了很大的变化,自从有了书法家协会,往往就视书协主席、副主席为当代书坛的权威,其次是那些能够在国展上出任评委的书家,大多都是理事或专业委员会的委员。这样的界定看似非常顺理成章,而实则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书协主席、副主席和理事、委员都能够具备作为书法权威的条件。即便以当下的衡量标准来加以分析,创作上的权威应该具备人们公认的代表作品,理论上的权威应该具备人们公认的学术成果,组织活动上的权威自然要具备深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活动。如果从这三方面综合起来考量,则很少有人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而且从创作水准上来看,由于主席、副主席和理事委员们大多已经“功成名就”,往往在大量的社会活动和应酬当中分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临池和精心创作,即便举办展览,也是想当然地作为特邀作品来看待,心理上没有什么压力,创作也就多了几许应酬的成分。

这就无怪乎有人调侃说,每次观看展览,水平最差的就是评委作品。这话虽然说得有点以偏概全,但细究起来也未尝没有道理。尽管评委当中并不乏创作高手,但也有滥竽充数、浑水摸鱼者。因为担任书协要职,自然就是想当然的评委,甚至是主任评委。这就带点“权力和威势”的意思,这是书协体制和当下展览的游戏规则所决定,别人无可奈何。

近些年,各地书协纷纷换届,只有一般票友水平的人士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也经过一番苦心运作,堂而皇之地当起了主席、副主席。创作水平尽管差强人意,但在书协内部,那就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他人置喙。而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无怪乎人们不得不针对当下书协组织,发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慨叹了!

收藏界也很庸俗,大多看作者的身份职务下菜碟,那些名不见经传者的作品原本没什么艺术价值,但一旦当了主席、副主席,便身价陡涨,被视为“墨宝”了。其实说白了,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收藏者本身欣赏眼光不高,按照惯常的看法,认为“主席的最好”。一种是明知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出于某种人们可以意会的原因,也会对其大加捧场。上午当了主席,下午就会有人登门“求字”,其中的细枝末节,就不言而喻了。人家尽管书法水平不高,但位高权重,办事可以一呼百应、左右逢源,自然也就不会“门前冷落车马稀”了。或者收藏头衔,或者变相讨好,都有很深的社会根源。但这些都与真正的艺术权威毫无关系。

有的人一当上书协主席或副主席,就连说话的口气和走路的姿势都变了,因为身份不一样了,所以和当初那些称兄道弟的同道们也就无形中拉开了距离,甚至会对比自己水平要高上很多倍的书家指指点点。他们开会上主席台,合影坐前排正中,发言也是名列前茅,其他人前呼后拥,百般讨好,如此久之,俨然自己就是“书法权威”了。这样的“权威”其实就是仰仗着权力和威势,与真正的书法权威何干?

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权威”也并非一无是处,往往很多真正的书家也要依赖他们求得“功名”(名声与实惠)。古来就有书家(比如怀素)在王公大臣面前频频进行书法表演从而名扬天下者。因为这些高官拥有足够多的社会资源,没有他们的首肯与抬举,则有的人完全有可能被社会所淹没。

只不过我想说的是,权威本身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权威。如果一股脑儿把书协那些领导统统视之为权威,则我们这个时代就真的没有书法权威了。就像“大师”一旦泛滥,“大师”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傅德锋)

(责编:实习生(刘日)、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