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贵州兴旺村仍有古法造纸 传蔡伦后代避祸于此

2014年03月11日08:21    来源:贵阳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贵州兴旺村仍有古法造纸 传蔡伦后代避祸于此

村民将造出的纸贴在墙上晒

  村民将造出的纸贴在墙上晒

  造纸术的发明,迄今已有2000年历史。在印江合水镇兴旺村,至今仍保存着古法造纸作坊,造纸已成为该村主要经济支柱。

  兴旺村附近有一条河流,终年不竭。居住在兴旺村一带的土家村民沿河两岸在河中的作坊里,用古法造白皮纸。相传明代洪武年间,精通此造纸术的蔡伦后代因躲避战乱,为谋求生计从江西经湖南莱阳入贵州后,落户于印江合水的蔡家坳(今兴旺村的一个村民组)。此事距今,已600多年。

  据了解,古法造纸生产流程复杂,主要包括选料、蒸煮、浸泡、漂洗、碎料、舂筋、打浆(加松膏)、舀纸、旺纸、收垛、分刀、捆扎、包装等工序,村民称,有“七十二道工序”。

  古法造纸十分辛苦,除了劳作时常需要面对恶劣的天气环境,冬天,手浸入纸糟抄纸常常被冻僵;夏季,高温逼人,稍不慎就很容易中暑。造纸师傅,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风湿性关节炎。

  在200多户人家的兴旺村,如今仍保留着36间造纸房、11个窑、24个石碓及大量造纸用具。

  “我们家祖祖辈辈造纸,每天能做200多张纸,可收入100多块。”兴旺村村民帅先生说,清明节快到了,这段时间他们村家家都忙着生产清明纸。

  据村民蔡先生介绍,古法造纸业成为当地蔡姓、帅姓、卢姓等100多户人家增收的产业,生产的白皮纸除销到本省威宁等地外,还远销湖南、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外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平均每户造纸人家年产纸200捆,纯收入有10000多元。

  村民介绍,他们生产的白皮纸,主要用于书画 、工业、金融、商业和佛家用纸等。

  据了解,贵州省文物局已投入307万元,在印江兴旺村建蔡氏古法造纸露天博物馆,整馆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 (简冰冰 杨聪)

(责编:赫英海、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