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熊建:海外文物回流不能仅靠买卖

2014年02月21日08:19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熊建:海外文物回流不能仅靠买卖

  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回归了!想必这则新闻会让很多人心头一热。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个多世纪前,被一位挪威军官买走的七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将在2014年秋季“重归故里”。这些石柱是挪威卑尔根一家博物馆收藏的2500件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据2013年12月达成的协议条款,中国商人黄怒波将向这家博物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作为回报,这些石柱将于今年9月被送回中国。

  原来又是一次花钱“买来”的回归。虽然这件事的个中详情有待公布,但笔者认为,通过购买让文物回流的路子不可持续。

  我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不少精品。而更让国人扼腕的是,这些文物背后往往附带着国耻家仇。鸦片战争后,我们被西方列强踩在脚下,千千万万的文物珍品、古籍善本频频流失,或被抢走,或被偷走,或被买走。一位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曾写道: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

  目前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到底有多少,恐怕难以计数,想来也是个天文数字。资料显示,目前仅仅在法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文物就有约260万件。让文物回归故土,早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可是应该怎么回归?买?或者利益交换?这些方式显然无法持续。

  此前,追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一事曾引发广泛热议。其实,若论艺术造诣,这些兽首铜像价值不高,甚至当时都没有列在英法联军的战利品清单上。可就因为它们与曾经屈辱的国耻相关,如今对它们的赎回就有了难以估量的价值,在逐利的资本左右下,这些兽首在国际拍卖市场的价格一飞冲天。牛首、猴首和虎首当年的拍卖价格分别达到774.5万港币、818.5万港币、1544.475万港币。2007年,马首更是拍出6910万港币的创纪录价格。

  如果不断买下流落海外的文物,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方面承认了对方对文物的所有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助长了文物走私的猖獗。就像那句广告词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可若按照法律途径追讨,同样困难重重。当初经历战乱、被掠夺到海外的流失文物几经转手,其现在的所有人几乎都不是当初的战争参与者,而是通过正常交易购买的,很复杂。就好像我们买了一辆二手车,过几天有人来说这是赃车,我们心里肯定别扭:我是正常途径买的啊。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竞拍、购买等方式让文物回流,规则明确,见效快,其中彰显的爱国心当然不容诋毁;但若从长远来看,花钱并不是个稳妥之计,还是需要一条更可靠的路,虽然难走,但走得心安理得。

  既然难走,单凭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努力远远不够。对此,还是需要国家政府整合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尽早让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家园,洗刷耻辱。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赫英海、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