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守五德 唐绪祥
椅子 蔡骏星
风景 白 磊
作为“第五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1月份的重点学术项目,日前,“境——首届国际家具设计展暨学术论坛”“跨界·实验——2013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首届金苑杯中国时装画大展”“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第三届交互设计国际会议(ICID2013)”“美国艺术史与展览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相继举办。
家具设计:
追求实用性和景观性
“境——首届国际家具设计展暨学术论坛”分为邀请展和征集展两部分,邀请展包括国外著名设计师、国内目前活跃在设计一线的设计师、艺术家,设计类高校教师的作品;征集展为国内设计类院校的学生作品。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广州美院、中国美院、芬兰阿尔托大学等高校家具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著名设计师、艺术家邵帆、吕永中、宋涛、师建民等参加了学术论坛,他们对中国家具设计的现状、发展,以及家具设计与环境、家具造型、家具设计产业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环境艺术的开创者张绮曼提出,实用家具和景观家具应齐头发展。“观赏性大于功能性的家具设计,我认为可以成为艺术品,或者叫做景观家具。实用性和景观性是家具发展的两个方向,即一个是产品,一个是艺术品。”
陶瓷艺术:
不同审美意识下的多样体现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展出了中国有代表性的56位陶艺家的240件艺术精品,几乎囊括了现今陶瓷领域内的所有艺术风格和形式,既有偏设计感、实用性的艺术风格,也有纯粹的观念表达;在作品形态上既有平面性、装饰性、雕塑性等,也有多种媒材的综合性探索。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白明说,此次展览旨在让公众看到陶瓷在艺术家不同审美意识下的多样体现,有针对性地展示艺术家创作风格形成、显现及推演的整个过程。
金属艺术:
跨界、实验带来新生机
由中华世纪坛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共同主办的“跨界·实验——2013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举行,邀请到来自瑞典、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美国、挪威、澳大利亚、意大利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84名艺术家的458件作品参展,其中不乏跨文化、跨学科、跨材料的金属艺术精品。展览以“跨界·实验”为主题,旨在促进金属艺术与当代艺术、原创设计、公共艺术等艺术门类之间的互动和互补,以国际化的视野和专业化的研讨,探索当代金属艺术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表示,在当代艺术突破艺术本体藩篱的大背景下,跨界艺术创作为金属艺术带来新的生机和实验的可能。
时装画:
关注时尚业和当代生活
在服装流行史上,时装画担负着传播流行信息、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作用,时装画和设计效果图的绘制不仅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对设计师艺术感觉的磨炼和积累。“首届金苑杯中国时装画大展”展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66所专业院校和设计师的作品90幅,分为时装画和时装设计效果图两大类,作品均为手绘原作。此次展览的目的是通过从艺术的角度进一步强调这些时尚绘画的审美作用来促进人们对时尚领域的关注,促进时装画家和时装设计师艺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有意把时装画的概念扩展到对当代时尚生活的表现,希望吸引服装行业之外的更多的艺术家关注时尚业和当代生活,通过他们的作品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水平。
交互设计:
分享跨界合作成功经验
从简单的人机互动到覆盖全球的社会化网络,从图形化界面到智能化空间,交互设计已历经数次蜕变。作为极具创新活力的交叉学科领域,每一次交互设计与信息技术结合产生的巨大能量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届交互设计国际会议(ICID)”在清华美院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以“临界点”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全球视野下的设计教育和产业互动平台。与会者一同分享了交互设计产业及研发领域中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及跨界合作的成功经验。(记者 高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