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伟大的艺术品不应被数码修复

2013年11月25日09: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伟大的艺术品不应被数码修复

  富岳三十六景之甲州石班泽 26×38厘米 葛饰北斋(日本)

  近日有新闻称,日本艺术大师的作品成功地被修复如初。运用数码技术对艺术品进行修复,对未来艺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当人们看到一件艺术真品时,为什么还要看到它被数码修复过的原貌?

  一场在伦敦老杜鲁门酿酒厂举办的名为“呈现葛饰北斋”的展览给未来艺术的发展增添了些许模糊且令人不安的色彩。

  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均非出自日本艺术大师葛饰北斋之手。相反,这些作品都是运用数字技术模拟葛饰北斋原作修复而成的。“艺术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策划此次展览的被称为“再创造”先驱的福冈申一说。他的“再创造”技术主要是用数字化测绘勾画出作品原来的样貌,然后按其原貌精确地制作成现代仿制品。

  衰退是艺术生命的一部分。当然,我们看不到杰克逊·波洛克的《薰衣草之雾》、梵高的《向日葵》、葛饰北斋的《神奈川海浪》等作品初创时的样子。那么,人们如何才能看到这些伟大作品的原貌呢?让时间停滞、地球不再转动吗?毫无疑问,时间会使艺术作品出现裂纹、颜色渐变,甚至留存污垢,但这恰恰是艺术品生命的一部分。修复艺术存在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它能拯救艺术品,并且不会愚蠢地假装它们“像新的一样”。

  如果只是傲慢地把新的事物强加给过去,那么艺术品修复就走错了方向,人们也理所当然会感到震惊和不解。中国的艺术爱好者就对古老壁画的数字修复感到困惑,认为是对原作的不尊重。任何一件伟大艺术品被修复,都会面临利弊之争,就好像人们至今仍然对《最后的晚餐》这样伟大的作品是被修复者拯救了还是破坏了争论不休。

  福冈申一的修复方法规避了所有的争论。他并不触碰原作,相反,他替换了原作。在这场有关葛饰北斋的展览现场,参观者漫步在重建的模拟江户时代的古街道上,看着这些被修复过的葛饰北斋的画作,艺术似乎成了模拟的历史背景中的幻象。这是“第二类”艺术吗?

  这种修复方法并不是被首次采用。它曾用于埃及艺术、卡拉瓦乔艺术的虚拟展览,听起来好像很先进、很有未来感。这或许预示着毫无生气的技术性展览会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此类展览为人们提供了更简单、更“有趣”的方式去体验伟大的艺术家们。

  但是,真正能够欣赏并体会伟大艺术品的唯一方法是去看原作。真实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感染力、想象力和挑战性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所以,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虚拟的葛饰北斋作品展,而不是去大英博物馆看他的原作呢?我们不应接受任何形式的艺术仿制品。承载着时间痕迹的鲜活艺术才能激荡人心!

  文章来源:英国《卫报》

  编译:本报记者 李亦奕

(责编:鲁婧、赫英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