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名:
江青《庐山仙人洞》
江青
1961 庐山仙人洞
尺寸: 27×22cm 11×9in.
材质: 银盐纸基
估价(人民币): 15,000-20,000
成交价(人民币): 391,000
说明:
作者介绍:江青(1915-1991),原名李云鹤,又名李进。江青对于摄影的热情始于1959-1961年随毛泽东主席两次上庐山,从庐山回来后,毛主席为了让江青少干涉政治,亲自邀请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著名摄影家石少华担任老师,让江青正式拜师学习摄影。据统计,从1961-1965年连续四届国展上,江青分别以李云鹤和李进的笔名入选多幅风景摄影作品,为每届国展单人入选作品最多的摄影家之一。文革期间,江青利用摄影进行了不少有政治目的活动,特别是组织了一个班子,采用最好的摄影师,最好的后期制作,最好的器材拍摄“革命样板戏”,制作出了摄影艺术的“样板”。此外,江青在摄影的用光上,推崇逆光和侧逆光,在视觉表达上,推行“高、大、全”,这些语言语法对中国摄影影响巨大,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下的中国摄影艺术。
作品介绍:《庐山仙人洞》是江青1961年跟随毛主席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期间拍摄,照片从仙人洞前石护栏的角度取景,远望西北方锦绣峰,上方有蟾蜍石、古松疏影点缀,左下方为锦绣峰白鹿升仙台及御碑亭,境界开阔。这张照片备受毛泽东的称赞,并公开为之赋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由此,激励了江青在文革期间学习推广摄影的兴趣。此幅拍品为文革期间制作的用于发稿使用的大尺幅样片,并作为封二作品收录于《新摄影》(1968年)第一期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