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王西京为大会堂创作巨幅画作《黄河,母亲河》

王西京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巨幅画作《黄河,母亲河》座谈会

2013年11月20日08:1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黄河史诗 时代精神

王西京简介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一级美术师,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省红旗人物”、“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优秀共产党专家”、“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四十多年来,他曾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五千余幅,先后出版作品集、论文集等60余种。

曾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英国、法国、泰国、韩国及香港、台湾、澳门、深圳、大连、北京、广州、郑州、合肥等国家和地区及城市成功地举办画展三十多次,被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书院聘为客座教授。

王西京在2000年荣获日本政府“国际阿卡得密奖”和“教育文化勋章”;2002年荣获汉城国际书画大展“国际贡献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运动”特奥金质奖;2003年获日、中、韩“国际美术节大展”金奖和“中国北京国际美术节”特等奖;2005年获“法国国际美术沙龙展”特别奖,是我国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应权威部门邀请,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王西京历时九个多月创作的巨幅主题山水画《黄河,母亲河》(3.72m×18m),于8月底完成,9月初运送抵京,陈列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社会各界密集关注的文化热点。10月19日上午9点,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等部门主办的王西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作品《黄河,母亲河》捐赠仪式暨座谈会于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举行。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本次座谈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席邵大箴和《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发来贺信,对座谈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严沛局长为王西京颁发了作品收藏证书。四十多位文化部门领导、著名美术理论家和画家,五十多家主流媒体出席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就《黄河,母亲河》的主题意蕴、时代气息、切入方式、突破创新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评析和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该作品既是主题山水画力作,同时也是当代厅堂绘画和环境艺术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代表着王西京艺术探索的新阶段和新风貌。

民族气派 时代风骨

——王西京新作《黄河 母亲河》观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出差西安与青年画家王西京相识。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他的创作,他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家。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看到他为金色大厅量身定做的巨幅山水画《黄河 母亲河》,其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性内涵,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臻于完美的与内容高度和谐的艺术形式,着实让我激赏不已。

多年来,当代画坛经常在呼唤时代的精品力作,呼唤时代经典,呼唤与泱泱大国相称的民族气派,呼唤崇高、正能量与精神性。王西京以他这幅黄钟大吕般的鸿幅巨构,给人民、时代呈交了令人满意的合格答卷。

王西京承继了宋人的格物精神,以造化为师,细致、深入的观察、体悟黄河,特别是壶口的山形、地貌、水纹特征及其规律性,抓住其奔涌争流、喷薄澎湃、排山倒海、卷起千堆雪的惊险气势,把握住狂涛汹涌,浪花飞溅,水气氤氲,似云若雾的壮观景象,给予身临其境的、致广大尽又精微的意象性表达。

王西京画黄河以壶口的形神为魂,以自身的生命体验为根,以物我冥合的意象为本,画出母亲河的恢宏宽厚,博大深邃,能量无穷,感恩母亲河的泽被万物,繁衍生息,孕育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与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黄河的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腾跃雄姿,召唤着中华的崛起与腾飞,激励着中华儿女历尽艰辛与磨难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不息的意志。巨大而丰富的象征性内涵的感性形象显现,体现出画家运用写实性与写意性相结合艺术方法的炉火纯青。

绘画要靠视觉形象说话。画家呕心沥血,几经推敲,结构出空间分割得当、气脉连贯、经得起分析的宏伟构图。

任何画面空间都是有限的,画家的本事表现在他能画出咫尺千里之势,他能化有限为无限。这幅画要求具有崇高感、辉煌感,以与金色大厅的环境相适应。因此,画家选择3x72x18m的巨大规格。但幅度大的本身未必就能产生相应的艺术效果。王西京匠心独运,采用大虚大实、大开大合、虚实互生、远近对比、刚柔互济、墨色互补等形式因素,特别是在水天之际,那条虚处理的地平线更能见出匠心。前景占据绝大部分画面空间,远景地平线仅仅留出依稀模糊的一条缝隙,可是四两能拨千斤,这幽渺远逝的狭窄空间,却让人遐想无穷: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玄远无际的浩渺太空,画家把有限的画面空间转化成想象驰骋的无限思域。平线的视觉心理感应是宁静感,与前景的腾挪飞荡,恰恰构成强烈的动静对比。动与静、强与弱、气与势、黑与白、团块与平面、直线与曲线等诸多形式语言元素,在矛盾对立中构成伟大的和谐,形成高度的统一性、完整性。巨大的体量与威猛的气势,让人顿觉自我的渺小,雄浑之美、崇高之感油然而生,整体绘画意象充盈着动人的精神光辉,与大厅的环境交相辉映。

“文以气为主”(曹丕), “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张彦远)。“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郑板桥),“气”构成中华美学的民族特色。王西京的《黄河 母亲河》画得气势磅礴,气象恢宏,气吞万里,气贯长虹,创造出气盛之美的审美新境界,使人的生命活力受到激发,让人在精神共振中受到陶冶与升华。

这幅画悬挂于金色大厅,犹如宏大的视觉交响乐,有序曲前奏,有千弦万管、笙鼓齐鸣的高潮,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有余音绕梁的回响,更有渺远的“大音希声”、“归根曰静”(老子)。

面对这蕴蓄着多义性内涵的画境,让人由激动而进入沉思,深沉的历史感、生命感、宇宙感,引发哲思。逝者如斯夫的浩叹,中华奋起的精神鼓动,母亲的伟大召唤,尽在不言中。 文/夏硕琦

2013年10月于北京

天道酬勤书屋

(责编:鲁婧、赫英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