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易水砚续写易水河畔的传奇

2013年11月19日07: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易水砚续写易水河畔的传奇

  清华大学百年华诞收藏《群星璀璨》

  《葫芦宝砚》,2001年第六届华商大会指定礼品,荣获2008年中国收藏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双龙聚宝》在第29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二龙戏珠》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金秋》,在第五届深圳文博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上海世博会展品。

  《龙行天下茶海鱼缸》

  站在易水河畔,感怀古今。此地既有武士的使气任侠,又有文人的潇洒不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之前的一曲《易水歌》,让易水名扬天下。

  让易水天下闻名的除了侠义之士荆轲,还有此地盛产的墨和砚台,古代易县因之成为文人墨客的荟萃之地。相传诗仙李白曾来到易水砚石的产地黄龙岗,对易水砚赞美不已:“一方在手转乾坤,清风紫毫酒一樽,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

  易水文脉砚墨同源

  易水砚是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堪称石砚鼻祖,与广东的端砚齐名,有“南端北易”之称。易水砚,古称奚砚、燕畿乌金砚,产于河北易县的易水河畔。相传其始于战国,盛于唐宋,历代为宫廷贡品。2006年,易县东汉墓出土的汉代石黛板被专家认定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易砚,这可以证明易水砚至少已有1800年历史。

  据《墨史》、《保定名产》记载:“早在唐代,易州人奚超父子继承了祖敏的松烟制墨技艺,并在易水河上游钟南山津水峪发现‘奚砚’。唐朝末年,奚超与子庭圭,流离渡江歙州,睹歙中地多美松,因而留居。”“到了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庭圭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姓李,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祖。”“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成为北方闻名的‘文房四宝’之一。”“现今的徽墨即是易州人奚氏父子所传,徽墨源于易县。”从这些记载当中可知砚、墨同源易州,足见易水砚在中华砚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易水砚制作技艺也在不断传承发展,并渐渐达到成熟。宋辽时期,易州列入辽国疆土后,易水砚受到辽国器重,成为宫廷贡品。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实行汉化政策,易水砚发展迅速。北京古砚斋收藏有一方精美的易水砚——元代墨童灯笼砚即为例证。清代,雍正皇帝葬于易县清西陵泰陵,乾隆皇帝每年来此祭奠。易水砚被当地官员献于乾隆,乾隆甚是喜爱,命当地巧匠雕刻50方易水砚,奖赏亲近大臣。易水砚、柳叶烟和磨盘柿并称“易州三宝”,为清廷贡品。

  人们常说“南有端,北有易”。因为北国易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砚石天赋。无论紫翠石还是玉黛石,质地细密柔腻,坚韧皆备,硬度适中,抚若凝脂。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发墨、贮墨、润笔、利毫的优良特性。使用起来既不生涩,又不打滑,随心所欲,得心应手。

  易水砚之所以声名远播,令世人喜爱,除了雕刻制作的精巧外,还因为砚石的肌肤具备质色典雅俏丽、纹路奇幻、妙自天成的先天条件。这些无与伦比的先天条件,具其一者容易,兼得者甚难!

  大凡制砚所用的砚石,要求具备肌理细润而坚密之“德”,发墨快而益笔养毫之“才”,滋津养墨而不涸不腐之“品”,色泽典雅而纹理成趣之“貌”,玉振金声而清脆悠扬之“韵”。综观中华制砚石材,只有水成岩中的细泥型板页岩品类的岩石,才或多或少具有以上特性。易砚的砚石,正是具备上述条件的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老坑韩湘子洞、黄伯阳洞及现在新开的洞口均处在河津泉润的原始环境中,常年经受优越自然条件的滋养呵护,形成了“德才品貌韵”皆备的特征。

  精雕细琢誉满华夏

  易水砚不仅石质优良,而且创意独特。制砚大师邹洪利带领研发团队,师古而不泥古,因料构思,巧用石眼,妙布俏色,设计定型,因材施艺。综合采用平雕、立雕、阴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手法,结合雕塑、绘画、书法、石刻、木刻等艺术,改革工艺,不断创新。

  北国的刚劲浑朴融合江南的纤秀细腻,研发出山水人物、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几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易水砚既是理想实用的书写工具,更是观赏收藏的高档艺术珍品。

  易水砚要经过怎样的工艺流程呢?

  首先要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立意。因为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方石砚的灵魂。在设计上要联系所选石料的特点,综合考虑石眼(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石胆、石皮和纹理的利用。

  其次依据设计把砚石雕琢为砚台,但雕刻过程不能死板,要“互动灵变”。例如,砚雕艺人雕刻一方松竹梅砚石时,偶现一颗豆粒大小的黑色石眼,可因之雕刻鸟兽,会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易水砚在雕刻时讲究总体布局,而雕刻技法和刀法常常灵活运用,通常视砚的题材、砚形、砚式而定。经过多年发展,易水砚雕刻技法不断丰富,已经形成了深、浅、阴、阳、透、立、镂等雕刻技法。

  砚台雕刻完工后,砚雕艺人一般先用粗砂纸或油石打磨,磨去凿口、刀路、凸茬等,然后用细砂纸打磨。打磨完工后往往还要刻写砚名、诗文、商标等。砚雕艺人将铭文刻于砚底、砚侧或砚背,刻写完成后还要烫金、敷彩。名人所拟的铭文镌刻于名砚之上,可大幅提高砚的品位和价值。接着在砚上打蜡,这是为了保持石头的光洁度和新鲜感,在未使用之前能够起到保护作用。最后用木盒或锦盒装帧。如此一方高档艺术珍品——易水砚就会呈现在你面前。

  为了提高易水砚的知名度,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和中国首届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洪利首开中华巨砚制作和工艺化制作之先河,利用易水独有的巨型砚料和技术力量开发研制出一方方惊世巨砚。《归砚》、《中华巨龙砚》、《归缘砚》、《菊花牡丹图》、《君子砚》、《家春秋巨砚》等代表作被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北京园博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朱德纪念馆、巴金文学院等单位和机构收藏。这些形体硕大、创意新颖、造型奇特、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的巨型易水砚,表明我国巨砚制作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易砚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独家注册“易水”牌商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加强公司自身建设的同时,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不断发挥在易砚行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引领易砚行业做大做强。

  建园造城圆梦易水

  易县距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90公里,距保定70公里,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交通便利。易县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2400年前,燕国在此建都。隋代建州置县,清代修建皇陵。2005年,易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首批“千年古县”。

  易水文化涵盖了北福地史前文化、燕文化、道教文化、皇陵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易水砚、绞胎瓷、铜雕等文化产品作为易县文化特色产品名片打入国内外市场。易水砚制作技艺、易县摆字龙灯、十幡古乐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易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力资源,悠久的人文历史。

  近年来,易县以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确立了“千年古县、绿色易州、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明确了“旅游整合、工业聚集、城建造区、农业增效”四大工作重点,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易县县委、县政府依托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易县文化产业园以及中华砚文化博览城项目。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成为易县文化园和博览城项目单位。

  易县文化产业园占地5000亩,总投资150亿元,以易水滨河地带为核心,将易县文化产业园规划为“一带、两核、三区”的空间布局,打造“中国实用艺术之都”。中华砚文化博览城占地1000亩,投资26亿元,是易县文化产业园的重要支柱项目。

  易县文化产业园和中华砚文化博览城的建设,将使易县成为中国实用艺术之都和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大的产业聚集区,成为河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该项目立足本地,辐射全国,可吸引一大批全国各地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企业家、书画名家、工艺美术家、专家学者等在易县创业,从而带动易县整体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简介

  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独家拥有“易水”注册商标。2006年5月,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6月,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0月,易水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该公司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单位,被评为河北省十强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易水牌石砚(简称易水砚)已成为中国易砚文化产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

  易水砚曾荣获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中国民族文化优秀品牌、河北省著名商标和优质名牌产品、保定金三宝等数十种奖项,受到各界的赞赏和珍爱。易水砚成为用之如意、赏之高雅、陈之吉祥、藏之升值、镇宅镇殿的高档艺术珍品。产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北京园博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重点大学、大型企业等单位和机构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总统和友人。

  公司有6个雕刻厂和1个工艺包装厂。在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网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公司投资兴办的易水蓝翔职业学校,被评为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企业办校的文化亮点。公司谋划筹建了占地1000亩,总投资26亿元的中华砚文化博览城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望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成为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大的产业聚集区。

  易县文化产业园区简介

  易县文化产业园区位于易县城西、易水河两岸、112国道旁边。占地面积5000亩,预计总投资150亿元。形成以易水河滨河地带为核心,以112国道为集聚带,以中华砚文化博览城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园区。

  项目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规划设计,易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县长李广义任主任的园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以易水河两岸作为核心区,将易县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为“一带、两核、三区”的空间布局,以打造“易县文化产业园区暨中国实用艺术之都”为目标。

  一带:易水生态观光休闲带,以易水河两岸为主体的水岸景观带,由单一的水系通道打造为“多元多维、观游娱乐”的多功能、全方位体验式文化产业带(沿河风光带、特色餐饮区、五星级度假酒店、艺术家沙龙)。

  两核:(一)实用艺术产业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实用艺术产业园依托中华砚文化博览城、绞胎瓷、文化石、铜雕等易县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和龙头企业,在112国道两侧至易水河的区块打造融展示、制作、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实用艺术产业园。(二)台湾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约500亩。台湾文化产业园主要结合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着力引进台湾知名文化创意企业、科技研发企业、通过创意设计、展示、销售等手段打造一个聚集创意设计、文博会展、数字内容生产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

  三区:(一)文化创意研发区,占地约300亩。该区域主要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的人才科研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成立文化研究中心,目标是建设中国高校第一创意研发平台。(二)文化科技配套服务区是一个科技高度融合的现代综合服务配套区。通过研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发服务于易县文化产业园区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三)演艺娱乐区,占地约500亩。该区借助园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作背景,建设大型演艺娱乐区,中心包括影视产业基地、大型演艺中心等大型项目,具备影视制作、娱乐休闲、演出等多种功能。

  中华砚文化博览城项目简介

  中华砚文化博览城项目位于112国道南侧、南水北调西侧,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26亿元,是易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保定市重点项目。第一期占地面积约24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

  一、主要建设内容

  (一)中华砚文化博物馆、展览展销中心、技术检测研发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会议中心。

  (二)建设文化产业街(艺术品文化长廊)。

  (三)艺术家名人村。

  (四)中国文房四宝生产创作基地、文化艺术品及工艺美术品生产创作基地、文化产业工人村等。

  二、规划情况

  1.规划将博物馆、接待中心整体考虑,以一个圆形市民广场为核心,将博物馆布置在广场西侧,将商业街区和接待中心连接在一起,成为圆形广场背景。建设范围:北至112国道,东至南北贯通支路即艺术品文化长廊,砚台一条街。

  2.艺术家名苑主要聚集以京津冀为主的文化艺术家群体,小区北部为低层,南部为多层,合理分布,风格与博物馆、文化长廊相协调。建设范围:东起中石化加油站用地西边界,南至规划城市支路,西至后部林场用地西边界,北至易砚文化博物馆。

  3.艺术品文化长廊、砚台一条街,设计充分考虑地方的经营特点,整体设计,小规模独立布局,每个商铺占两至三层,形成很好的商业步行流线。建设范围:北至112国道,南至滨河南路道路,南北贯通道路长度约为630米,宽度为25米。

  目前6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成,3万平方米的砚台一条街已完成一半建筑。1.8万平方米的博览城接待中心和展销大厅已开工建设。

(责编:赫英海、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