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潘天寿美术教育文献展”的启示

续鸿明

2013年11月11日08: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做好个案 体现公共性

  潘天寿美术教育文献展引来众多学子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潘天寿纪念馆,是1991年在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基础上扩建成的一个小型纪念馆。近日,该馆策划推出的“潘天寿美术教育文献展”颇受瞩目。展览聚焦潘天寿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以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档案室、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所藏有关文献为主体展示内容,包括各种手稿、老照片、历史档案、讲义、教材、信件、作品等馆藏精品,是首次较大规模展出其相关文献,部分档案和手稿也是首次公开对外展示。

  潘天寿是现代中国画大师,更是一位美术教育家。他在抗战时期担任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校长,解放后出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在中国美术学院历史上二度执掌该校,培养了众多的艺术人才。他提出中国画分科教学、首创书法篆刻专业、设置传统诗词等课程,其教学思想和主张,深刻影响到中国画现代教育的发展进程。这次展览重点虽不是他的作品,但是却较详细地展示了潘天寿一生从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身份的转变,并从侧面反映出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中国画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合理编排,视觉化呈现潘天寿美术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核心思想,让观众在具有历史感的文字和图像中,深刻地理解潘天寿对中国美术教育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我们认为,所谓历史,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但因时间流逝,历史本身总会逐渐失落在岁月的尘埃里。另一种是人们记录和阐述的历史,这并非历史本身,而是人们写出来的。客观存在的历史其实后人已经没有办法直面,只能主要依靠历史记录进行研究,这就是历史文献的重要性所在。有时它虽然是片断的,却串联起历史;虽然琐屑,却能见微知著、管中窥豹。”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表示,在画家个案研究中,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应是持续不断的基础性工作。文献将揭示历史的真相,也为研究者提供阐释的空间。此次文献展的目的正在于此。

  今年恰逢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此展中有不少关于其授课时间、数量、教学内容等档案资料,可以从中一窥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历史上中国画展业在不同时期的几次沉浮。值得一提的是,潘天寿当年为支持书法专业的建设而捐出的自藏历代名家书法珍品也集中亮相。

  陈永怡说,此展的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梳理了潘天寿的教学思想,更在于促动所有中国画创作者和教育者思考,面对当下和未来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国画应该怎样发展,什么才是中国画教育改革的正途。

  此次展览9月24日开幕,原定截至10月24日。因参观人数较多,展期延至11月18日。据统计,截至目前观众人数接近3万人。从对普通观众的问卷调研来看,大家对这样小而精的展览表示欢迎,认为这次展览深入浅出,内容和形式统一,通过展览对潘天寿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了较多了解。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系、人文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等专业系科专门组织学生观展。他们认为,展览立足文献,用事实说话,让大家对潘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成员馆同行看了展览后深受启发,有些馆表示回去后也要借鉴这次展览,进行馆主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卢忻秘书长认为,通过这个展览,给各名家馆的启发是,大家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做好个案,二是体现公共性。(续鸿明)

(责编:赫英海、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