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黄浦江畔的文化宝盒”的上海震旦博物馆于10月下旬正式开馆。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博物馆的收藏以中国古代器物为主,藏品达8000余件,分为佛教造像、玉器、陶器、青花瓷器及画像石五大部分。其中,北齐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北齐飞天、红山玉神人像、西汉金缕玉衣、元青花双鱼藻纹大盘、汉陶马车俑等重点藏品标志鲜明。
展区第5层还专门设置了“古器物学研究中心”作为博物馆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我们认为古代器物不仅有美学赏玩的价值、艺术投资的价值、文化传承的价值,它还有史学研究的价值和人文教育的价值。”在震旦博物馆馆长、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张临生看来,“一件器物从材料到成形、与成形之后的流传过程中,蕴含了人为的选料、设计、施工与人际间的流转等种种因素,并不是单纯的风格鉴别可以概括的。”
张临生介绍,古器物学研究中心将通过展示古代文物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与半成品,用最生动的实例,结合图文介绍,让公众真实了解古代艺术品的制作工艺。
不仅如此,馆方还透露,未来将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专门的艺术教育服务,包含“艺术课堂”“文博专业实习基地”“志愿者计划”“震旦学术讲坛”等项目,通过导览、讲座、文化活动、出版等形式,让公众深入浅出地学习古器物学。(凌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