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創新,意在鑄魂(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從中國美術發展談起

吳為山
2020年09月16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潘天壽《游山圖》

  吳為山《舉杯邀明月——詩人李白》

  林風眠《魚鷹小舟》

  吳冠中《山村》

  核心閱讀

  縱觀中國美術之路,每一段進程,每一個突破性進展,都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果。近百年來,一代代藝術家從本體、形式、風格上依憑寫意審美自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立足中華文化精神展開藝術創造與創新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熟悉、了解群眾的生活與願望,表現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奮進歷程,是中國美術創作的使命擔當

  堅持將實踐作為創新檢驗標准,看是否做到了“合”“活”“新”,要讓各類文化資源真正“活”起來,實現無處不新、無時不新、無法不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文化藝術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觀中國美術之路,每一段進程,每一個突破性進展,都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果。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美術呈現出中外對話、相互融匯的新氣象,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時代精神洗禮后的轉化與發展。

  可以說,無論基於個體經驗還是群體實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都是藝術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客觀規律,推動中國美術之路不斷拓寬與延展。

  藝術創造堅持以文化自信為精神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深厚博大的中華文化,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日益昌盛。對此,我們充滿信心。這種自信是中國美術家的文化基因。

  近百年來,一代代藝術家從本體、形式、風格上呼喚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依憑寫意審美自立於世界藝術之林。此寫意審美的重要來源之一是書法。書法以文字為基礎,以線條為表現形式,在形、意、神、韻方面與天地自然、社會實踐以及時代審美密切關聯,其中有道、有德、有法、有情,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所謂書畫同源,說的是書法與繪畫相輔相成,書法的寫意精神也貫穿於繪畫創作中。譬如黃賓虹柔中藏剛的回轉之線,傅抱石虛靈飄洒的逸動之線,潘天壽“強其骨”的強勁之線,藝術大家們用線交織書畫,立足中華文化精神展開藝術創造與創新。再以塑造先賢聖哲為例。相由心生,老子何相?老子上善若水、虛懷若谷的人生境界潤物無聲地化入民族精神。我創作的雕像《天人合一——老子》中,以中空造型和內鐫《老子》的創意隱喻精神空間的宏大,把抽象的精神境界轉化為全人類都聽得懂的“世界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揭示了中國文藝發展的實質。立足中華文化,我們要將世界優秀文化成果融匯於我,為我所用,服務於人民。回顧黨領導下的文藝發展,延安時期的木刻版畫就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經典。以古元、彥涵、力群、江豐等為代表的畫家們,熟悉、了解百姓的生活與願望,深入傳統,學習漢代畫像石和民間年畫,借鑒珂勒惠支、梅斐爾德、麥綏萊勒等外國畫家的技法,探索民族化創作風格,創作出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不僅版畫,新中國成立以來,其他美術形式的精彩作品也層出不窮,如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靳尚誼的《塔吉克新娘》、詹建俊的《潮》等。進入新時代,各類美術創作工程表現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奮進歷程,涌現出大批優秀中青年藝術家和優秀作品。

  藝術創新以實踐為檢驗標准,實現更高水平的綜合與轉化

  衡量文藝創作是否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堅持以實踐作為檢驗標准,看這一創作是否做到了“合”“活”“新”。所謂“合”,是指對各類型、各流派文化藝術進行綜合。人類創造的美術作品豐富博大,我們既要分別了解、綜合運用,還要針對自身特點找到最符合、最匹配的養料。隻有充分認知、體察不同文化,才可能在具體運用時順暢無礙。所謂“活”,主要是指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與時俱進,回應時代訴求,契合形勢發展,追求在“萬法皆備於我”的境界中統攝不同文化藝術,淡化藝術邊界,隨勢生發,賦予作品活潑潑的生命力。所謂“新”,就是在“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讓各類文化資源在當代民族文化肌體中真正“活”起來,實現無處不新、無時不新、無法不新。

  我將美術創作創新總結為三大轉化。其一,客觀物象向形式的轉化。此轉化具有內在超越性,構筑與精神符號密切相連的視覺形式。其二,古代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化。此轉化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和學習中國古代美術,理解、體察其中的精華。其三,異域、異質美術的交融轉化。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砥礪、相互促進,方可涵養出偉大的藝術作品,形成人類文明共同進步的強大動力。如前所述,數千年來,中國從未間斷過與外來文化藝術的交流融合,也由此孕育出多樣的作品形態。一個重要案例是,中國傳統畫同西方油畫融合創新成中國寫意油畫。近現代美術家如徐悲鴻,為中國畫引入西方寫實主義技法,劉海粟將西方表現主義與中國傳統潑墨潑彩進行化合,林風眠協調了西方現代風格和中國傳統詩性意蘊,以及趙無極、朱德群、熊秉明、蘇天賜等畫家、雕塑家,皆是中外美術相互融化、實現“合”“活”“新”的杰出代表。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伴隨全球化發展,當代中國藝術家當通過藝術創新,參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來。隻有這樣,中國美術與世界美術的對話窗口才會進一步敞開。如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隻展覽古代文物的不成文慣例,首次為在世的中國藝術家吳冠中舉行個展,意義深遠。27年后,在歐洲文藝復興大師達·芬奇逝世500周年之際,意大利達·芬奇博物館立起一組由我創作的大型雕塑《超越時空的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該雕塑表現達·芬奇與齊白石兩位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藝術家相視相望、彼此傾聽的場景。東西方文化於此對話,象征著人類文明情感的交流。作品揭幕時,全場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意大利國歌,傳遞出當今世界對文化共融、藝術共創、人心共通的需求與呼喚。

  期待中國美術為人類文化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館長)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5日 20 版)

(責編:杜佳妮、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