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俄羅斯民族藝術之光

屈  佩
2020年09月14日07: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內景。
  資料圖片

  畫廊外的特列季亞科夫雕像。

  畫廊正在展出的“伊萬·茨維特科夫和他的收藏”展覽海報。
  屈 佩攝

  學生在畫廊內參觀學習,聆聽講解。
  資料圖片

  如果說哪個博物館完美呈現了俄羅斯民族藝術璀璨耀眼的黃金時代,特列季亞科夫畫廊一定榜上有名。古代的繪畫、19世紀的現實主義作品、20世紀初的先鋒藝術……各種風格的俄羅斯藝術作品都可以在其中看到,每走幾步就能見証俄羅斯繪畫史上的一處風景。畫廊共收藏繪畫、雕塑、版畫等作品超過10萬件,至今還在不斷豐富和更新。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主展館坐落在莫斯科河畔,它與位於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博物館如同雙子星般閃耀著民族藝術之光。每日清晨,尚未開館之時,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就會排起幾十米的長隊。在磚紅色的建筑前,畫廊的創始人帕維爾·特列季亞科夫的雕像低頭沉思。跨越時間的長河,這位收藏家依然沉浸在藝術世界裡。

  凝聚藝術精華

  帕維爾·特列季亞科夫是一位商人,熱愛收藏,酷愛繪畫,1856年創建了特列季亞科夫畫廊,並開始系統收集各類藝術作品。除了當代藝術品外,古代作品也在他的收藏之列。他曾經說過,“對於真正熱愛繪畫的我而言,沒有什麼比建立一個向公眾開放的美術館更好的了。”1892年,特列季亞科夫的願望實現了,他將自己的收藏品捐獻給莫斯科市,畫廊開始對公眾開放。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沒有通常意義上的“鎮館之寶”,在諸多展品中,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的許多作品被公認為畫廊最珍貴的收藏。在歷史題材的作品中,列賓的名作《伊凡雷帝殺子》和蘇裡科夫的作品《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備受關注﹔在肖像畫中,克拉姆斯柯依創作的《無名女郎》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享譽世界﹔在以民族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中,瓦斯涅佐夫的代表作《三勇士》也是美術史上的杰作。此外,《鬆林裡的早晨》《白嘴鴉飛來了》等風景畫也很出彩。

  1861年,俄國廢除腐朽的農奴制,社會思潮發生變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氣象。年輕藝術家希望擁有更加廣闊的藝術空間,但當時佔據主流的皇家美術學院(現列賓美術學院)仍堅守古典主義風格。1863年,一群年輕畫家聯名寫信,希望學校可以考慮他們的創作需求。遭到拒絕后,他們憤然離開美院。1870年,這些年輕人組成了巡回展覽畫派,開始自由創作、定期巡展。他們的創作著眼於平民肖像、世俗生活和自然風光,旨在真實地再現生活,讓俄羅斯民眾了解本國藝術。

  特列季亞科夫大力支持巡回展覽畫派的發展,非常欣賞這一畫派的創作風格,每年都從展覽會上購買優秀作品,收藏在私人博物館中。通過購買作品、直接資助等方式,特列季亞科夫幫助了很多出身貧寒的畫家安心創作。當時,如果哪位畫家的畫作能被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收藏,就是對作品和創作者的極大肯定。而對於畫廊來說,能夠收集到大量具有時代意義的畫作,同樣是一種榮幸。

  反映民眾生活

  畫家佩羅夫創作的《三套車》是巡回展覽畫派的代表作之一。每每走進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在這幅作品前,總有人在細細端詳,而作品背后的故事更是催人淚下。

  畫作《三套車》完成於1866年,在當時,大多數俄羅斯民眾的生活困苦艱難。這幅畫雖名為“三套車”,但畫面中卻沒有馬,隻有3個孩子拖著裝滿水的雪橇沿街行走。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孩子們佝僂著身體,穿著破爛的衣服,滿臉疲態、憔悴不堪。一個成年男子從后面推著車,還有一隻狗陪伴著他們。

  佩羅夫透過這幅畫展示了當時俄羅斯童工的悲慘生活。在創作時,畫家曾苦苦尋覓,卻怎麼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小男孩作為畫面中心人物的模特。直到數年后,佩羅夫偶然看見一位婦人帶著一個小男孩買東西。他走近細看,深感這個小男孩就是自己腦海中模特的樣子,便懇求為孩子作畫。一開始,婦人拒絕了畫家的請求,她不懂藝術創作,不願孩子被畫到畫中。佩羅夫耐心解釋,還安頓這對母子在莫斯科過夜,給了婦人一筆費用,才終於獲得許可。於是,這個名叫瓦夏的12歲男孩成為畫作中的主要形象。

  4年后的一天,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婦人找到佩羅夫,畫家認出她就是瓦夏的母親。老婦人顫顫巍巍地拎出一捆用手帕裹著的雞蛋送給畫家,含著眼淚說,自己的瓦夏不幸得病去世。她變賣了家產、努力做工攢錢就是為了找到畫家,希望能夠買回兒子那幅畫以解思子之苦。可是,這幅畫當時已經挂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展廳之中,無法出售。於是佩羅夫帶著她來到畫廊,老婦人從許多作品中一眼看到了自己的瓦夏。她渾身顫抖、眼含熱淚,長久地跪在畫作面前,虔誠地為孩子祈禱。備受觸動的佩羅夫隨后允諾,為老婦人再畫一幅瓦夏的肖像畫。

  這只是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無數創作故事中的一個。當藝術創作觸及普通人的真實生活,藝術作品便具有了感動人心的力量。

  延續藝術傳統

  “我們相信藝術、教育和創造力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我們贊美俄羅斯藝術家的天賦才能,並感受到延續畫廊傳統、為子孫后代保存藝術品的重大責任。”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官網這樣描述畫廊的藝術理念。

  與世界上一些著名博物館一樣,特列季亞科夫畫廊也曾經歷戰火。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畫廊曾組織數輪大型遷移行動,在最短時間內將作品從陳列位取出、密封並包裝在盒子裡,運往新西伯利亞等地。

  盡管條件艱苦,1941年底至1944年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新西伯利亞分館仍組織了約20場展覽。畫廊工作人員也在莫斯科、新西伯利亞、托木斯克等地的醫院、學校舉辦講座。在畫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俄羅斯的藝術瑰寶得以完好保存。1945年5月17日,衛國戰爭結束后不久,畫廊便重新開放。

  直到今天,特列季亞科夫畫廊依然堅守使命,不僅研究、保存、展示、普及藝術創作,而且不斷探索挖掘新的展覽形式,賦予藝術作品新的吸引力,讓藝術滋潤生活。2016年,畫廊與莫斯科地鐵共同發起了一項以20世紀俄羅斯藝術為主題的聯合培訓教育項目。莫斯科地鐵開通了藝術主題列車,每節車廂講述20世紀不同年代的創作內容,共有78幅來自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作品復制品參與展出。這種形式拉近了藝術作品與民眾的距離,令藝術之美融入日常生活。

  從創建至今的100多年來,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始終堅持為俄羅斯民族藝術發聲,向一代又一代的參觀者講述著俄羅斯藝術史上的杰出成就。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2日 07 版)

(責編:杜佳妮、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