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拓30余載的非遺老匠人:留存千年歷史的寶貴印記
將宣紙輕輕覆蓋在一方漢磚上,用水潤濕,毛刷捶刷宣紙緊貼漢磚后,再用涂抹著朱砂的拓包均勻地拍打……劉秀峰一番操作后,磚上奔馳的駿馬、威武的士兵、天空中盤旋的獵鷹等圖案一一浮現在宣紙上。“這塊漢磚描繪的是漢代貴族狩獵的畫面,拓片可作為相關研究的資料。”劉秀峰說。
在千年古城河北正定,劉秀峰名氣不小。主張“萬物皆可拓”的他,能用一張張薄薄的宣紙,留存下一段段中國歷史文化的寶貴印記。
劉秀峰1989年開始從事傳拓工作。2019年,他的傳拓技藝入選了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30余年來,他創作的拓片達上百種,上至秦漢時期的瓦當,下至歷代的碑志、造像等。
“這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中國獨特的保存金石文獻的方式。”劉秀峰介紹說,金石銘文中往往飽含古代歷史、文化、藝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但即便為金為石也終會消亡,且金石器物尤其是豐碑巨碣,不便廣為流傳。為此,傳拓技藝應運而生,可以助力填補歷史文獻檔案的缺乏,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
傳拓是一項充滿挑戰的技藝。劉秀峰介紹說,傳拓技藝有平拓、穎拓、全形拓等十多種類型,每一種都有獨特的操作要求﹔即使宣紙也有講究,必須要用吸水性、伸縮性好的生宣,還要注意大的傳拓物需用厚一點的宣紙,小的用薄一點的紙,如扎花紙……
他指著一幅“五代全形拓佛像”說,傳拓最難的要數全形拓,它要求把立體的拓在平面的紙張上,但要有立體感。要想拓出一張好的拓片,必須經過審視繪出輪廓和全形圖,然后一點一點拓印,這需要有繪畫藝術的基礎。
如何讓這項古老的技藝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劉秀峰一直在探索。正定是一個旅游城市,他就將正定的20多個古稱謂做成印拓並配上詩文集印成冊,推廣正定的歷史文化。他還創造性地將拓印元素加入扇面,做成拓片折扇,成為一種文創產品,現在已經制作數十種扇面,正准備向市場推廣。
隨著年齡漸長,劉秀峰坦言自己已力不從心。他將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技藝的傳承上。包括他的兒子女兒,現今他已經收下了數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徒弟。他還積極奔走,經常到大學中講授傳拓。現在,已是古稀之年的劉秀峰說,認識到傳拓技藝重要性的人越來越多,這讓他很欣慰。(作者 李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