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季拍賣拖到立秋之后,還有人願意花幾千萬買畫嗎
2020年的春季拍賣會比往年晚了差不多兩個月。在北京,中國嘉德是率先開啟今年春拍的拍賣公司之一,但時間也已經拖到了立秋之后。
8月15日-19日的5天時間裡,4500余件藝術品在嘉德上拍,這也被視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拍賣行復工的一個信號。不少人希望借此觀察市場的反應。
疫情下的文物藝術品拍賣
“文物藝術品拍賣講究節奏感,從年初到年末,我們都會把拍賣的時間提前安排好,比如嘉德有一個叫“行事歷”的時間鏈,每天干什麼,每月干什麼,都會一步步推進、環環相扣。今年每天都在變化,線下展覽和拍賣的時間一直在調整,我們同時做好兩三個方案來應對。”
中國嘉德董事總裁胡妍妍近日曾這樣對媒體談起今年文物藝術品拍賣領域的情況。
這當然並非孤例。
疫情之下,2020年上半年,國內所有文物藝術品拍賣都不得不改變既定的節奏。
中國拍賣協會副秘書長歐樹英告訴中新網記者,往常國內春拍季是從5月、6月開始,今年整體往后挪了2-3個月,甚至部分拍賣公司就取消了春拍,因為下一場秋拍來不及准備了。
市場節奏被打亂勢必會對成交金額產生影響。與此同時,對拍賣公司來說,運營成本是在增加的。
“因為疫情影響,一些拍賣公司拍品征集就受到非常明顯的限制,東西不能送上門或者不能做征集,不能到海外去。所以拍品征集的速度和效率都會受到影響。即使是舉辦拍賣會,安全是第一位的,拍賣行組織要求也非常嚴格,安全成本也上升了。”
中國拍賣協會8月發布的《拍賣行業2020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分析》指出,文物藝術品拍賣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上半年成交額僅為6.88億元,同比下降81.99%。
“春天來了”
到今年8月春拍重啟的時候,疫情仍是一個難以繞開的話題。這樣的影響無處不在。
在中國嘉德的拍賣現場,除了拍賣師之外,所有人均需佩戴口罩。同時,預展和拍賣都需預約進入,還要測溫、掃健康碼。
此外,嘉德春拍的第一號拍品,還特意安排了日本畫家東山魁夷先生在上世紀70年代書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書法。相比於具體的價格,其象征意義更為重要。
而如果從拍賣的最終結果來看,疫情之下這場遲來的春拍仍然可圈可點。歐樹英給出的評價是“首拍大捷”、“超出預期”。
現場也確實如此。
以嘉德春拍“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的《春天來了》為例。據報道,這件作品是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周春芽的作品,於1984年7月在成都完成,1985年1月被收藏家攜往盧森堡,收藏35年,這是首次在拍場露面。
當晚,這件作品以900萬元起拍,競價至1200萬元后,被買家一口價加至1800萬元,此后多個委托互不相讓,價格一路從2000萬元升至7000萬元,最終以7500萬元落槌,加佣金8625萬元成交。
歐樹英認為,這表現出市場對於流傳有序的拍品,有非常強烈的投資、收藏的願望。“我們能感覺到這種熱烈的氣氛。”
今年,西泠印社春拍總成交額達到10.99億元。而中國嘉德春拍總成交額突破15億元,總成交額大幅超過總底價。
歐樹英說,“應該說在疫情困擾的情況下,這樣的市場表現是非常好的一種狀態了。雖然可能沒有出現早幾年提到的億元拍品或者超級明星拍品去作為市場的加持,但是每一件拍品都值得推敲,而且品質有保証,在學術性和藝術價值方面,整體是可圈可點的。所以我感覺,整體市場的穩定性其實好於去年。”
她同時表示,已結束的西泠和嘉德春拍起到了穩定市場信心的作用。
文物藝術品拍賣的未來
當下,疫情防控也已進入常態化。
但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原有習慣和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改變了。每家拍賣公司也都在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剛剛過去的中拍協常務理事會上,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安全,被作為行業首要的任務提了出來。
歐樹英告訴記者,安全是任何時候、開展任何業務的首要前提,而且“絲毫不能鬆懈”。
與此同時,疫情也讓更多的拍賣公司開始重視線上拍,加速數字化轉型。據中拍平台統計,今年上半年,網絡拍賣會的場次同比增長了47%。
“我們看到在疫情發生之前,一些拍賣公司可能還覺得網絡拍賣是一個可選項﹔但疫情以來,網拍已經成為一個必選項,是必備的動作。”
歐樹英認為,雖然網絡拍賣無法完全替代傳統線下拍賣會品鑒、交流的需求,但“通過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效率提升、模式轉變,可能能夠加快企業獲得一種創新和改革發展的力量,這一點是值得期待的”。
此外,從今年春拍的情況來看,成交數據較好的拍賣公司通過學術引導價值、專業的服務和對市場的高度敏感,給出一份比較穩健的答卷。
歐樹英說,當市場越來越理性、藏家也越來越精明,這種正確的價值觀和穩健扎實的服務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長遠。(記者 宋宇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