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傳統,時尚才能走遠(文化隻眼)
近日,中央美術學院為2020屆畢業生設計的專屬學位服引發熱議。學位服最早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傳統西式學位服由四方帽、流蘇、學位袍及垂布組成。中央美術學院本次的設計遵循中國傳統的服飾形制,選取了中國歷史上與西式學位服形制、用途相對應的品類,並依據現代需求進行了改良和優化。
將“中國風”融入時尚,不是現在才有的新風尚。1000多年前的唐代,古城長安就是全世界的時尚之都。時尚審美標准從這裡出發,輻射全國波及海外。當時,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長安城的“時尚發布會”,絕不輸給現在的四大時裝周。杜甫在《麗人行》中有描述:“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這些女子的服裝、鞋履、首飾的款式以及妝容的樣式,就是當年的時尚風向標。
1000多年前的時尚過時了嗎?不僅沒有,反而源源不斷地在給予當代人靈感。長安城裡面著酒暈妝、頭束墜馬髻的美人來到現代,想必也是妥妥的美妝博主、時尚圖標。敦煌壁畫上唐朝侍女身后的提包,不論從款型還是圖紋,竟與當今世界最時尚的品牌女包形似神似。唐朝女子愛男裝,也和現在中西時髦女郎們穿吸煙裝異曲同工。事實上,中國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一直都在持續不斷地向全世界藝術家提供創作靈感。早在上世紀20年代,法國設計師讓·巴杜的一條真絲裙上,就用珠片繡出中國園林的模樣﹔2015年,阿瑪尼的竹林系列也將獨特的東方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越來越多中國設計師和藝術工作者在向西方時尚行業學習的同時,都意識到我們獨有的文化審美的重要性,隻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才能實現現代化轉型。中國目前一些廣受矚目的品牌,如蘭玉、勞倫斯·許、無用、蓋婭傳說、波司登、李寧“悟道”等,不管設計風格是傳統還是現代,靈感無不來源於中國哲學、藝術。例如無用向貴州古老的民族文化尋根溯源,勞倫斯·許取材南京雲錦,蘭玉的作品裡有蘇繡、輕紗、水墨畫等中國色彩。
時尚不僅關乎服裝行業,還必須有文化、歷史與產業的厚度。西來東去,全球時尚創意市場正逐漸向東轉移。中國本土精品制造業在諸多領域已達到國際高端水平,手工工藝更是在全面復興中。與此同時,我國一線城市的時裝周如火如荼,各類藝術活動逐漸增加,公共藝術也在慢慢滲透進普通人的生活。2018年,共青團中央發起倡議,將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定為“中國華服日”,意在推廣復興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華服文化。那些歷史裡的時裝,不應讓它們沉睡,而應該讓它們的美被更多人所知曉,為全世界所向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