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神像畫傳承人李真:傳統技藝歷久彌新
畫筆輕蘸赭石色顏料,順著原有的線條一筆一畫慢慢勾勒、填充……7月15日,在“80后”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李道環神像畫”第四代傳承人李真的工作室內,他正在為《天猷元帥像》復勾線條,落筆成像。
李真的工作室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橫街巷內,與菜市場、小店、民房為鄰,有著一種特別的市井味道。李真就在這七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裡創作,從清晨待到深夜,樂在其中。
工作室內,牆上挂著、桌上鋪著的一幅幅神像畫十分精美。李真坐在桌邊,執筆認真復勾著線條,“在涂上底色后,有些部分的墨線被覆蓋,變得模糊,通過復勾可以把交界的地方勾畫得更具體、明顯,立體感更強。”
說話間,他一手拿著顏料,一手用畫筆勾勒線條。神像畫顏料的調制十分講究,先將文石、伊利石、孔雀石等礦石研磨成粉末狀,用祖上秘傳的獨特手法加膠調配揉磨加工,再進行調制,可以保証神像畫的色彩歷久彌新、光澤不退。
李真向記者展示的祖輩畫像,就可以很好証明這一點。在採訪過程中,李真和父親李聯通拿出珍藏在工作室的祖輩畫像,時間最久的至今已有兩百余年時間,紙張破損嚴重,但其色彩依舊十分絢麗。
“李道環神像畫”歷經百余年的傳承和發展,已與民間信仰、民風民俗融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流派,並為佛教史、道教史、信仰民俗、中國古代服飾等諸多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2018年,福州“李道環神像畫”被列入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李道環是李真的太爺爺,生活於清同治年間。四代傳承神像畫,每代之間,都是父與子的口傳心授。所以,從五六歲開始,李真便看著父親和爺爺畫神像畫,聽著他們講注意事項。
“我是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接受了這種文化的洗禮。”李真表示,目前,他力求把這些道教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因制作技藝繁瑣、學藝期漫長,“李道環神像畫”整體的傳承發展處於相對弱化的狀態。李真坦言,現在,年輕人做這個的很少﹔因為年輕人都比較追求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手工藝行業花的時間多、賺得少,並不被他們所看好。
實際上,2006年,美術專業本科畢業的李真也有過掙扎。剛畢業的兩年時間裡,他在外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之余回到工作室幫助父母作畫。“說白了,自己心裡對這份職業割舍不下。”於是,李真選擇回歸,十余年來,潛心研究神像畫。
“在這些年裡,不僅加深了自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而且深刻意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李真表示,很多的傳統手工藝都有自己的竅門和講究,神像畫也一樣。
李真說,每尊神像的眉眼、衣飾、神態,都有定例﹔但具體到每個地方,神像造型往往會有地域差異,因此在作畫時,要熟知這些差異,方能令信眾信服。
現在,李真的作品不僅散布於台灣、香港、福州及周邊地區,還為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僑胞所訂制。他表示,福州神像畫歷史比較悠久,一直遵循著傳統的做法,保存的時間較長,所以深受海內外人士喜愛。
7月上旬,閩台兩地百余位青年相約“雲端”,李真也在其中。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兩岸青年交流探討信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超過51萬網友通過直播平台觀看了這一活動。
活動中,雙方在線達成了搶救古老神像畫的共識,決定在台灣收集搶救一批老神像畫送回福州保護、展覽。李真認為,兩岸同胞共同保護和傳承信俗文化,這對於“非遺”的弘揚、傳承和發展很有意義。(葉秋雲 張淋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