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古式”修繕煥發文物青春
2020年07月10日07:5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南京“考古式”修繕煥發文物青春
如何讓千百年的文物建筑煥發青春,在現代社會“活”起來?南京市推廣“考古式修繕”,使歷史文化信息得到原汁原味的呈現。近日,該市公布了一批文物建筑修繕的成功案例。
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的佘村擁有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潘氏老宅。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遺產院的陳建剛帶領團隊,對老宅進行了“修舊如舊”的改造。“修繕工作就像考古一樣細致,比如小瓦是從揚州、泰州收集的,青石條是從山東採集的,舊木材是從蘇州的木材市場淘回來的。”江蘇江都古典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負責人楊吉春表示,潘氏祠堂修繕預計7月底結束,將以承載明清文化的古建筑風貌面對公眾。
位於秦淮區九條巷的曾公祠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由於牆體傾斜產生安全隱患,施工人員不得不拆卸近4000塊磚細並一一予以編號﹔隨后將牌樓向南傾斜的部分糾正好,再將磚細一一對號、歸位、復原。歷保集團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曾公祠修繕項目負責人王新軍表示,曾公祠寢殿所有的木料都是在原有的結構上加工修繕,局部彩繪甚至專門請來山西的彩畫老師動筆,其中不乏國家級的美術師。寢殿內的結構也完全還原了當年“外包筋”和“內包筋”結合的營造法式,未來曾公祠將會作為秦淮區教育史館投入使用。
南京頤和路35號為原墨西哥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始建於1934年,目前已作為中國以色列南京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開放參觀功能。修繕項目負責人、南京頤和歷保公司副總肖業寧表示,他們請來同濟大學常青院士團隊,全程遵循“修舊如故”原則,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真性。在不破壞建筑結構和可拆卸的前提下,增加了六芒星、九燭台等猶太文化元素裝飾方案,實現了猶太文化和民國建筑歷史風貌的有機結合。
(傅秋源 肖爾雅)
(責編:杜佳妮、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